促發展防風險 金融業開放料有新舉措

□本報記者 歐陽劍環 趙白執南 彭揚
多位參會人士23日-24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年會”上表示,我國金融業開放仍有空間和潛力,在開放過程中需平衡好促發展和防風險的關系,預計未來將推出一系列新舉措。
擴大開放勢在必行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中國的金融業已經做好準備開放了。證券、公募基金等領域開放競爭沒有任何問題,金融行業有很大潛力。
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指出,銀保監會正在抓緊研究新一輪開放措施。
對機構而言,金融業開放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李曉鵬強調,金融高水平開放不是一放了之,需要三個結合。一是開放和改革相結合,通過改革開放促進金融企業內部改革。二是把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三是把學習國際先進經驗和培養國之重器相結合,要培養自己的民族金融品牌。
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黃毅表示,從歷史經驗看,發達經濟體金融開放是循序漸進的。我國金融開放既要有計劃,又要循序漸進推進,要在穩定和開放之間找好平衡。
潛力和空間可期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我國金融業開放仍有很大潛力和提升空間。
李曉鵬認為,金融開放意味著產品更加豐富多彩。當前銀行和金融產品很多,但同質化嚴重。通過金融開放可以使消費者獲得更多不一樣的金融產品。
保險業方面,壽險市場具有很大潛力。友邦保險控股有限公司集團首席執行官黃經輝稱,中國GDP占全球的19%,但中國壽險保費僅占全世界壽險保費總量的12%,兩個數字仍有距離。
從債券市場看,彭博有限合伙企業董事長高逸雅表示,中國債券市場規模達12萬億美元,是世界第三大債市,但外資持有比例約為3.4%,明顯低于美國債市的30%。希望中國進一步出臺有助于提升對外國投資者吸引力的措施,包括改善信用評級體系、提高企業信息披露水平、推出債券ETF等新的指數型產品、豐富對沖工具等。
外商投資法護航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介紹,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取得明顯進展。瑞士銀行對瑞銀證券的持股比例提升至51%,實現絕對控股;安聯(中國)保險獲準籌建,成為我國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美國標普公司獲準進入我國信用評級市場;美國運通公司在我國境內發起設立合資公司,籌備銀行卡清算機構的申請已經審查通過。
專家認為,外商投資法將從制度、規則層面為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保障。
“在制定實施外商投資法的基礎上要做好三件事。”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指出,一是對與現行準入前國民待遇不相符的法律法規要進行清理;二是對大量涉及外商投資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規定進行相應調整;三是盡快制定更加細化配套法規規章,保障外商投資法真正落地。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表示,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管理制度,加快制定外商投資法相關配套規定。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深化農業、采礦業、制造業、服務業開放,允許更多領域實行外資獨資經營。完善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清理取消負面清單以外領域針對外資設置的準入限制。制定《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擴大鼓勵外商投資范圍,吸引跨國公司來華投資并設立生產研發基地。健全外資項目服務機制,集中精力推動一批規模較大、示范性較強和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重大外資項目盡快落地。
安永全球主席、首席執行官馬克·溫伯格預計,隨著外商投資法頒布,2019年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額將保持增長勢頭。
責任編輯:賈兆恒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