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會后的首個重磅論壇來了!
23日,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經濟峰會在北京召開。韓文秀、方星海、王兆星、楊偉民、李揚等多位大咖齊聚釣魚臺國賓館,釋放重要信號。
金融開放下一步怎么走?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深化?“一帶一路”建設將如何深入推進?這些通通可以在論壇上找到答案。
韓文秀:
認真實施外商投資法,加快制定配套措施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表示,中國下一步對外開放有五大特征。
一是更加互利共贏。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將繼續縮減,外資將能夠進入更大市場空間、更多產業領域,享有充分的國民待遇。
二是更加知行合一。將加快修改完善國內法律法規,以法定、規范的方式將對外開放舉措固定下來,包括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大對侵權行為的處罰等。
三是更加一視同仁。將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按照競爭中性原則,為國有企業、外資企業、民營企業搭建公平競爭的舞臺。一如既往公平對待來自世界五大洲的各國投資者,推進雙邊合作不會損害第三方利益,而且要創造更多的三方合作、多方合作的機遇和平臺。
四是更加內外聯動。要建立強大的國內市場,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勢必增加國外有競爭力的優質產品進口,更好實現貿易平衡。
五是更加注重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要持續擴大貨物和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同時要借鑒和對標國際先進經驗,提升和完善我國的經貿規則、標準等制度環境,使之更加市場化、法治化、規范化、國際化、高端化。要積極參與WTO改革,推動完善國際經貿規則,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構建能夠趕上時代、適應未來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
方星海:金融行業還有很大的開放潛力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開放對各方均有利,我國金融行業還有很大的開放潛力。
王兆星:正抓緊研究四方面開放措施

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表示,銀保監會正在抓緊研究新一輪的開放措施,包括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進一步拓寬外資金融機構業務經營范圍、進一步簡政放權和進一步優化監管規則等四方面。
一是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當前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還有一些數量性的條件限制,包括規模限制、年限限制、股東類型限制、持股比例限制等,銀保監會正研究取消和放寬這些數量性限制,來吸引更具專業特色的外資銀行保險機構進入中國市場。
二是進一步拓寬外資金融機構業務經營范圍。基于外資金融機構的業務優勢和風險控制能力,繼續放寬外資機構業務范圍,支持外資機構增加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使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更加多元化。此外,也會向外資金融機構提供參與創新試點的一些新領域,充分激發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市場活力。
三要進一步簡政放權,縮減和優化行政審批。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一步減少外資機構行政許可事項,進一步優化行政許可流程,提高審批效率,讓外資金融機構集中更多資源在中國發展。
四是進一步優化監管規則,不斷改善外部經營環境。堅持風險為本的監管理念,充分考慮不同類型機構,包括外資金融機構的特點和風險特征,不斷建設更具兼容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的監管規則體系,為外資銀行、保險公司營造更公平和開放的環境。
王兆星強調,銀保監會將以擴大開放為契機,通過加快自身法規制度建設,對接國際通行監管標準,完善監管手段和工具,在開放過程中平衡好促進發展和風險防范的關系,在開放實踐中提升防范風險和監管能力,在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過程中,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取得對外開放和金融穩定的雙重目標。
李曉鵬:金融高水平開放會增加融資渠道

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表示,金融高水平開放對優化金融格局將會發揮重要作用。金融開放會意味著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市場更開放后,會有更多金融機構,特別是更多新的金融機構涌現在中國金融市場。高水平開放會增加更多融資渠道。金融開放后會進一步完善和豐富銀行體系,增強資本市場韌性,使融資渠道更加暢通,降低融資成本。
李曉鵬強調,金融的高水平開放不是一放了之,需要三個結合。第一個結合是開放和改革相結合,通過改革開放促進國內金融企業內部改革;第二個結合是把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當前引進來和走出去空間仍很大;第三個結合是把學習國際先進經驗和培養國之重器相結合。現在有不少商業銀行排名在前面,但總體而言金融實力不夠強,特別是綜合化金融機構很少,要培養自己的民族金融品牌。
黃毅:我們開放 你們也要開放

建設銀行副行長黃毅表示,外商投資法是我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最重要的法律之一,從初審到發布僅用時不到三個月,充分表明我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這部法律對中國金融改革開放有兩方面影響。
一是從法律規范、實質條款方面做出制度安排。黃毅表示,從歷史經驗看,發達經濟體金融開放是循序漸進的。我國金融開放既要有計劃,又要循序漸進推進,要在穩定和開放之間找好平衡。
二是平等互利。“我們開放,你們也要開放。禮尚往來才能形成良性互動,國際交往應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公平競爭。任何一方過分強調本國利益優先、設置市場障礙都會導致信用歧視,增加交易成本,甚至陷入零和博弈。”黃毅強調。
李揚:“一帶一路”建設步入新階段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表示,“一帶一路”要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是讓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入全球化體系,享受全球化的好處。
“一帶一路”是發展優先。中國有很多成功做法,比如金融方面、小企業、特區的做法,都能直接被借鑒。
“一帶一路”是合作共贏。“一帶一路”承認差別,承認多元,堅持共建、共商、共享。各國因地制宜,尋求符合自己的發展方法,再致力于將整體發展戰略與本國發展戰略對接,以求合作共贏。
應當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幾年到現在已進入了新的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機制化,讓“一帶一路”成為全球化中不可或缺的機制。具體而言,包括進一步深化合作,與現在的國際經濟合作機制對接,包括與WTO、發達國家的對接。利用“一帶一路”機制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推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建立可持續性的投資融資機制,解決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等。
值得注意的是,開放的步伐正大步向前,而改革與開放向來密不可分。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仍需要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解決。
楊偉民:
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注重調整三大關系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財辦原副主任楊偉民表示,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注重調整三大關系:市場結構、銀行結構、產品結構。
楊偉民表示,結構性失衡的根源是要素配置型失衡,其中金融最為關鍵。近年來,銀行貸款比重出現“兩降三升”,即制造業和民營企業貸款比重大幅度下降,房地產相關行業和金融業、國有企業個人住房貸款比重大幅度上升。貸款結構的變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經濟結構變化。
金融供給側改革要注重調整三大關系。一是市場結構,要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保持我國經濟整體競爭力,要減稅減費,同時也必須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要加快建設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二是銀行結構,要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我國小微民營企業占比高,科創型企業成長快,如何從制度上搭建平等的服務三大市場主體的銀行體系,是下一步需要深入思考并深化改革的重大課題。要增強中小金融機構的數量和業務比重,增加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推動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業務逐步回歸本源。擴大銀行業對外開放,推動國有銀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三是產品結構,積極開發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的金融產品。要減少抵押貸款比重,擴大抵押物范圍,按照企業不同產品的周期確定貸款期限,完善銀行內的盡職免責制度,激勵項目機制,開發實體企業和銀行共擔風險的金融產品,開發適合民營小微企業的產品。
記者:彭揚 歐陽劍環 趙白執南
攝影:車亮
編輯:宋兆卿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