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保險營銷員大清核開啟 人力“虛掛虛增”無所遁形

            2019-03-23 08:27:01     來源:上海證券報

              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 黃蕾 ○編輯 陳羽

              受勞動力結構變化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多數壽險公司陷入了“增員難、留存難”兩大困境,導致有效人力規模大大降低。同時,由于壽險公司把關不嚴,虛掛及虛增人力現象也普遍存在。

              一場覆蓋全行業的營銷員數據清核整頓行動即將“亮劍”。上證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近日監管部門下發《關于開展保險公司銷售從業人員執業登記數據清核工作的通知》,清核對象覆蓋保險公司從事保險銷售的所有人員。

              人為激活“死”人力

              執業登記是落實保險公司銷售人員執業管理的重要基礎。但據監管部門調查了解,目前,部分保險公司執業登記責任虛化、執業管理有名無實,登記上口徑把握不準、信息填報不全,維護上不及時登記新進人員、不及時清除離職人員,導致保險營銷員執業登記人數與實際人數出現較大偏差,嚴重影響行業基礎數據的真實、準確和完整性。

              記者在實際調研中還發現,一些保險公司甚至撥出資金、通過粉飾人力報表,將“死”人力做“活”。這樣的做法,不僅令保險公司成本人為虛高,同時還掩蓋了保險公司人力流失的窘境。

              “激活人力”的具體操作方式是,保險公司營銷團隊主管聯系團隊中的“無效人力”(即長期沒有產能的代理人),勸其賣出一單保費較便宜的短期意外險;相應的是,保險公司會提供一筆近乎等額的獎金給他,基本可以抵消一單保費。

              通過如此簡單操作,一張幾十元至幾百元的意外險保單,便輕松地將一個“死”人力激活,人力報表被成功粉飾。

              據業內人士爆料,粉飾人力報表,通常出于兩種目的。一是為了實現保險公司高管一己私利,因為有效人力是保險公司對高管的一項重要考核,直接與其薪酬與獎金掛鉤;二是基層機構為了避稅和套取費用而“做手腳”,一般來說保險公司對旗下營銷機構的資源費用配置,均根據有效人力來進行分配。

              保險公司衡量人力的指標有兩個:活動率和出單率。目前,根據多數壽險公司的“基本法”,保險營銷員三個月內至少要賣出一張保單,才被視為有效人力;反之,則為無效人力(業內俗稱“死人力”),一段時間之后自動脫落。近年來,受勞動力結構變化等因素影響,保險公司有效人力規模大大降低。

              人力“虛掛虛增”將無所遁形

              清核整頓行動的開啟,將使人力“虛掛虛增”現象無所遁形。

              據了解,此次清核的目的就是提高營銷員源頭數據質量,夯實數據基礎,加強基礎數據管理;摸清營銷員隊伍狀況,掌握營銷員隊伍狀況,掌握營銷員隊伍實情,分析營銷員隊伍結構和特點;落實保險公司對營銷員的管控責任,強化營銷員執業管理。

              此次的清核標準有三點:全面登記無遺漏、全面填準無差錯、全面核對無差異。清核步驟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保險公司自查整改,第二階段是監管部門重點檢查。

              “根據要求,4月底前要完成自查任務的50%以上,5月底前完成全部自查清核工作,6月中旬前向監管部門報送自查報告及相關附件。”據業內人士透露,自查清核重點包括三方面:一是全面核查有效人員,二是逐項核對個人信息,三是切實完善維護機制。

              9月底前,監管部門將結合日常監管和保險公司自查結果,選取部分保險公司總公司、保險省級分公司開展重點檢查。并將根據保險公司總公司營銷員清核結果,對“四個數據(在中介系統、統信系統、保險公司自身人員管理系統及對外公開披露這四個方面的營銷員數據)”差異較大或所屬省級分公司自查質量普遍較差的保險公司總公司進行行業內通報,并對相關保險總公司開展現場檢查。

              據了解,監管部門希望通過保險總公司以此次清核工作為起點,致力完善執業管理制度機制,加強營銷員執業管理,建立營銷員入司到離司的全流程執業管理制度。

            責任編輯:依然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