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五一小長假來啦:A股“吃喝玩樂”板塊已“率先行動”

            2019-03-22 13:21:26     來源:中國證券報

              喜大普奔,“五一小長假”來啦!A股“吃喝玩樂”板塊已“率先行動”

              熱淚盈眶,喜大普奔!

              因為,久久不見的“五一小長假”回來了!

              3月22日消息,經國務院批準,現將調整2019年勞動節放假通知安排如下:2019年5月1日至4日放假調休,共4天。4月28日(星期日)、5月5日(星期日)上班。

              已經有了時間的你,想必已經在做旅游攻略了!

              手中持有旅游板塊股票的同志們就更開心了,在早盤滬指下跌0.77%、深成指下跌1.24%的大背景下,在線旅游指數大漲4.02%。

              旅游板塊已經“率先行動”

              小長假恢復的消息,利好的不僅僅是每一位期待假期的上班族。今天早盤,A股跟小長假相關的板塊,已經“率先行動”啦!首先是旅游板塊:

              逛完了,還要吃!因此,擁有西安飯莊、老孫家、白云章、德發長、同盛祥、西安烤鴨店、東亞飯店、春發生、桃李村、五一飯店、聚豐園等11家特色品牌名店的西安飲食,也火起來了:

              除了吃和逛,一些以表演為特色的景區,顯然也會是大家的熱門目的地:

              當然,還有住宿:

              預計會形成1.5億次旅游出行

              攜程旅游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研究員彭亮分析,假期多少與長短已經成為影響旅游消費的關鍵因素。適當增加小長假或長假,會很大程度上激發國人的旅游意愿,也有利于解決我國旅游者集中在國慶、春節黃金周、以及寒暑假“集中旅游”,體驗不好、公共資源壓力大的問題,平衡旅游業的淡旺季。

              參照往年小長假的情況,攜程旅游預測,今年五一小長假全國可能會有1.5億人次旅游,特別是對于國內游、本市本省內的旅游,高鐵、自駕游,會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也會吃住行游購各個行業帶來相當規模的消費。對于去日本、港臺、東南亞的周邊出境游,預計也會有明顯的帶動作用。

              從2018年的數據看,中國旅游研究院綜合測算,2018年五一假日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1.47億人次,同比增長9.3%,實現國內旅游收入871.6億元,同比增長10.2%。而七天的國慶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7.26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5990.8億元。也就是說,7天國慶長假的旅游消費是五一的6到7倍。

              社會服務板塊有望補漲

              天風證券分析師劉章明、杜雷表示,隨著我國旅游產業快速發展,旅游供需上的時空錯配問題也逐步凸顯,我國法定假期相對分散,假期稀缺性導致居民出游較為集中,2018年十一黃金周出游人次增速首次降到10%以下,也一定程度體現景區等景觀因假期游客出游高峰承載量制約問題。此次五一假期的延長,將進一步刺激游客出行意愿,帶動旅游目的地經營,促進我國旅游產業合理化發展及高效化運營。

              國泰君安社會服務業首席分析師劉越男表示,歷史上五一黃金周游客占比和增速遠高于全年和春節、國慶黃金周。五一假期延長,將對旅游業整體產生顯著拉動作用,利好景區、酒店、出境游和免稅板塊。

              具體來看:社會服務板塊有望迎來板塊輪動下的補漲行情。2019年初至今,餐飲旅游(中信)漲幅13.41%,居各行業末位。隨著市場風險偏好提升,整體市場估值修復,未來滯漲行業有望形成新一輪補漲行情。在2018年下半年,出境游、景區、酒店等細分行業估值普遍調整,目前整體行業估值尚處歷史較低水平,低估值優勢凸顯。

              為了小長假,沖鴨!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張恒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