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宋 瑋
果不其然,美聯儲本周四議息會議下調了經濟預測和加息預期、公布了停止縮表計劃,這些均在市場預期之內。稍稍有些意外的是,“暗示2019年不會加息”呈現出美聯儲貨幣政策風格由“鷹派”轉為“超預期鴿派”,重點由“控通脹”迅速轉向了“穩增長”。
2018年三季度至今,美聯儲加息前景成為全球市場關注焦點。由于美聯儲貨幣目標不包含資產價格和金融穩定,白宮與美聯儲對美國經濟前景分歧巨大,承受重壓的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于去年11月一改此前的鷹派基調,改口說美國當前利率水平略低于中性水平,市場加息預期有所弱化。一個月后,美聯儲如期加息25個基點至2.25%-2.50%區間,完成自2015年12月以來的第九次加息和2018年的第四次加息。據當時美聯儲公布的利率預期點陣圖,2019年還將加息至少兩次。但今年2月底以來,隨著美國GDP增速持續放緩,評論稱美國本輪經濟復蘇拐點或已出現,全球經濟也進入了短周期下行階段。在此背景下,美聯儲1月暫緩加息和本月歐洲央行新一輪TLTRO,拉開了全球貨幣政策整體風向由邊際趨緊向邊際寬松轉變的序幕。
由此,市場對2019年加息次數預期大幅下降,甚至出現小概率降息之說,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美聯儲一季度加息概率幾乎為零,2019年末不加息的概率為76.1%,降息一次的概率則升至6%。不過,從部分美聯儲委員的發言仍可看出,他們對未來三年經濟、失業率和通脹的預期及點陣圖仍有較大分歧,年內加息一次的概率仍舊存在。
各方的分析都認為,暫停加息有助于美國經濟金融企穩。
鑒于今年美國經濟增長由2018年的超預期轉向趨緩,這次議息會議將2019年至2020年美國增長預期由2.3%和2.0%下調至2.1%和1.9%。雖然擴張性財政政策已產生了積極效應,但兩黨分治參眾議院的格局將使白宮繼續加碼財政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今年對GDP的邊際拉動效應會逐步減弱。美國2月失業率已處于3.8%的歷史低點,就業改善空間較為有限,2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大幅下降,創17個月以來新低,家庭收入增長對私人消費的托底作用也在減弱,零售銷售季調同比增速大幅下滑至1.9%。預計今年美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支撐效應也會有所下降。美國與歐洲和日本的貿易摩擦和談判前景尚不明朗,或將增大美國出口下行壓力。上周四歐洲議會對美歐“三零”(零關稅、零非關稅壁壘和零補貼)談判的關鍵性投票結果顯示,歐盟成員國既不贊成也不反對此次談判,內部博弈態勢加劇。此外,美日貿易談判的僵局仍未打開,美國出口外部環境不確定性較大。
2018年美聯儲加速加息對美國經濟產生較大沖擊。住宅投資是美國經濟重要的先行性指標,而2018年四個季度美國住宅投資分別同比萎縮3.4%、1.3%、3.6%和3.5%,非住宅投資同比增速分別為11.5%、8.7%、2.5%和6.2%。加息還助推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利率加速走高,30年期抵押貸款固定利率從2016年底的3.4%上行至2018年末的5%左右,住房貸款余額增速從2018年開始放緩,再加上房價持續維持高位,對購房需求造成了擠壓,致使美國新屋和成屋套數從2018年4月開始逐步下滑,今年1月分別降至-6.9%和-1.2%,2018年四季度全美20個大中城市標普CS房價指數連續三個月環比萎縮,未來房地產市場將對美國經濟產生較大負面影響。此外,持續加息推動美債收益率走高也成了觸發美股四季度暴跌的導火索,而美債收益率倒掛更值得擔憂。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自去年9月初的2.86%走高至10月9日的3.261%,創下7年來新高。隨后,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底持續下滑,在12月20日10年期至2年期國債收益率收窄至11個基點的十年最低,這加大了市場對美國經濟大幅放緩和美股進入熊市的擔憂。
進入2018年四季度以來,國際油價在不到兩個月內急挫逾30%,創下近40年來最長的連續下挫紀錄,大幅緩解了美國通脹壓力,美國2018年CPI同比增速從1月的2.1%沖高至6、7月的2.9%后,持續回落至今年1月和2月的1.55%和1.5%,創2017年6月以來的新低。核心CPI同比增長2.1%,弱于市場預期。美國通脹水平維持在2%以下區間,為停止加息提供了堅實基礎。
然而,從總體上看,今年美聯儲貨幣政策依然將面臨英國脫歐、全球貿易摩擦、地緣政治三大不確定性。上周四英國議會投票決定推遲脫歐,未來走向如何引發市場擔憂;一旦美歐和美日貿易談判進展受阻,美聯儲貨幣政策節奏恐將隨時調整。
(作者系經濟學博士,青年經濟學者)
責任編輯:唐婧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