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數十家銀行多渠道補血 工具創新仍有空間

            2019-03-21 07:25:25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杜雨萌

              今年以來,已有數十家銀行通過(含計劃)發行金融債、可轉債、優先股、二級資本債和定向增發等方式來補充資本金。“從國內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工具仍有很大發展和創新的空間。”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說。

              繼今年2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支持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金、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防風險能力后,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要支持大型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增強信貸投放能力。

              昨日,東方金城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創新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渠道有助于理順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鏈條,提升其業務發展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一方面,資本工具創新進一步豐富了資本工具種類,提升了資本補充的靈活性。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渠道得以拓寬,同時商業銀行可以根據自身經營水平、資本結構及發行條件選擇合適的資本工具;另一方面,擴大投資主體范圍,放寬非銀金融對商業銀行資本工具的投資準入,有利于增加市場資金供給,降低銀行資本工具的發行成本。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3月份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意見》明確,新型資本工具包括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含定期轉股條款資本債券和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務工具。今年1月17日,銀保監會批準中國銀行發行不超過400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這也是我國商業銀行獲批發行的首單此類新的資本工具。

              徐承遠表示,由于我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一級和二級資本充足率均存在監管下限,其業務擴張必然要求資本規模持續提升,如果資本補充機制不暢,不僅制約商業銀行自身業務發展空間,也會限制其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

            責任編輯:賈振飛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