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首筆香港代理見證開立內地個人銀行賬戶業務落地

            2019-03-20 15:48:22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朱文彬)3月20日,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指導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組織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與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銀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先試,創新推出中銀香港代理見證開立內地中行個人賬戶業務,滿足大灣區居民便捷移動支付服務需求,促進大灣區支付與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助力大灣區優質生活圈建設。

              “整個開戶流程太方便了,不用到內地銀行網點就完成了相關手續。”嘗到此次創新業務“頭啖湯”的香港市民陳先生稱贊道。據悉,陳先生原本計劃抽時間前往內地開立銀行賬戶以綁定內地移動支付平臺,方便日后在大灣區辦事。得知該項業務推出后,他馬上到公司附近的中銀香港中銀大廈分行申請辦理。他僅提供了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回鄉證和已開通一卡兩號功能的內地實名認證手機號,并在工作人員指導下填寫了相關申請表格,就完成了申請手續,獲批后即可領取銀行卡,極大方便了他出行大灣區的衣食住行。

              隨著港珠澳大橋和高鐵香港段通車,粵港澳大灣區人員、物資等要素加速流動,香港居民到訪內地消費不斷增多,目前都可以使用港澳版云閃付APP、香港微信、香港支付寶等香港電子錢包進行支付,但還有很多香港居民希望能夠直接開立內地銀行賬戶,通過綁定銀行賬戶在內地更便捷地使用移動支付工具。

              據了解,此次試點推出的香港代理見證開立內地個人銀行賬戶業務,是指年滿18周歲及以上且已開立中銀香港賬戶的香港永久居民,憑本人香港居民身份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可直接在香港本地通過中銀香港營業網點代理見證方式,申請開立內地中國銀行個人II、III類銀行賬戶。

              值得一提的是,在該業務正式推出前,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聯合深圳市中心支行,首次借鑒“監管沙盒”理念,組織中國銀行進行了真實閉環環境下的消費者測試和項目論證,確保創新業務充分具備落地實施的可行性,提高業務推出效率及風險防控能力。這也是粵港兩地加強金融創新業務監管交流與合作的一次有益嘗試,有助于深化大灣區金融領域互利合作。

              據悉,近年來,在人民銀行總行的指導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建成并運行粵港聯合票據結算系統、粵港外幣實時支付系統、粵港跨境繳費通系統等區域性支付與市場基礎設施,并面向港澳兩地大力推廣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構建了安全、高效、便捷的跨境資金轉移“高速公路”。同時,創新支付結算金融服務產品,促進大灣區支付便利化,該行先后于2016年7月、2017年6月推出粵港電子支票聯合結算、粵港跨境電子賬單直接繳費業務。

              截至2018年末,粵港電子支票聯合結算業務交易總金額突破6500萬美元,實現香港電子支票內地客戶直接收款、香港居民直接通過在港銀行賬戶繳納在廣東的各類生活費用,促進了粵港經貿往來,使民生事務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加便利化。2017年9月起,大力實施移動支付便民工程,推動大灣區內地9個城市列入全國移動支付便民工程建設示范城市,在全國率先推動港澳地區上線云閃付APP港澳持卡人服務、香港微信電子錢包同中國銀聯合作推出雙向跨境移動支付服務等,并打造了港珠澳大橋、珠海橫琴蓮花大橋穿梭巴士、廣深城際鐵路等多個移動支付應用全國示范性項目,使大灣區居民享受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務。2018年,廣東省移動支付交易超155億筆、金額近60萬億元,交易筆數、金額均位居全國第一,近三年年均增長分別達228.4%和109.2%。

              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根據人民銀行總行的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推動大灣區電子支付系統互聯互通,加快打造集賬戶、工具等支付服務于一體的大灣區移動支付無障礙示范區,不斷完善大灣區支付與市場基礎設施建設。

            責任編輯:賈振飛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