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民營銀行力助小微企業的一條“捷徑”

            2019-03-19 08:01:24     來源:上海證券報

              □蔣光祥

              “互聯網化”早已內化為民營銀行發展的內在動力要求,也已成了降低對中小微企業信息不對稱、搜尋成本和風險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他們將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運用到經營中,探索出新型銀行模式,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效率,也就水到渠成。

              就在中小微企業融資貴、融資難已成老生常談時,就在以傳統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的助力似總有言行脫節或滯后之惑時,民營銀行似乎找到了一條“捷徑”。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部長通道談及“金融支持民營企業”時肯定了網商銀行等民營銀行貸款做得好,不良率低,并表示會進一步推廣這些經驗,采取更多措施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展。

              作為首批獲得牌照的民營銀行之一,網商銀行一直以金融科技為基礎的創新模式服務小微企業。憑借“3分鐘申請、1秒鐘放貸、0人工干預”的服務小微模式,網商銀行迄今累計為超過1500萬戶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提供逾2萬億元貸款支持。通過技術力量降低融資成本,網商銀行2018年貸款平均利率比2017年整體下降1%。通過長期積累的風控技術能力,網商銀行能讓小微企業不用擔保和抵押,憑借信用就能貸款,并且將不良率控制在1%左右。

              站在商業銀行角度,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不是沒有理由。經營風險雖是商業銀行的看家本領,但商業銀行首先是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而小微企業分布范圍廣,發現優質或有潛質的民營、小微企業,無疑需要耗費大量搜尋成本和機會成本。對標大中型企業尤其上市企業,包括財務管理、資產評估、征信記錄等多方面,民營、小微企業顯然有待進一步規范。再說,民營、小微企業經營失敗也是常事。銀行管理風險,對這類企業的支持力度天然不夠。而對民營銀行,尤其網商銀行這樣靠互聯網起家的佼佼者來說,“互聯網化”早已內化為他們發展的內在動力要求,也已成了降低對中小微企業信息不對稱、搜尋成本和風險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服務效率是民營銀行“互聯網化”的使命要求。他們將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運用到經營中,探索出新型銀行模式,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也就水到渠成。

              受物理網點渠道少、發展初期規模較小、人員較少、信貸資源有限等因素制約,再按傳統的商業銀行經營模式,民營銀行實難立足,更遑論“彎道超車”。而互聯網化,能讓民營銀行與現有商業銀行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通過“互聯網化”,民營銀行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降低運營成本和獲客成本,并將節省的成本回饋客戶以提升客戶體驗;相對傳統銀行重資產抵押等為主的風險管控模式,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金融科技,為民營銀行通過互聯網技術,改善風險管理模式,批量化服務中小微企業提供了便利。民營銀行可依托供應鏈金融,以大數據為基礎,通過建立科學的互聯網風控模型,實現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業務的批量審批。

              再進一步,民營銀行還可通過推進金融服務的“互聯網化”,打造新型供應鏈金融模式聯網、移動互聯網或物聯網為手段,整合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發揮金融供給和風險管理等職能,為產業鏈上的民營、小微企業提供支付、結算、資金等綜合化的金融服務。如此,民營銀行能充分發揮自身戰略定位和資源稟賦,聚焦于區域或行業細分市場,通過發揮機制靈活、決策鏈條短、效率更高等自身優勢,為細分市場民營、小微企業提供專注、精準的金融服務。

              民營銀行從出生起,就天然肩負著探索服務中小微企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差異化、特色化模式的使命。其中的佼佼者(如網商銀行背后的阿里集團)就是從這條路上走過來,個中甘苦,感同身受。數據表明,網商銀行在服務小企業最多(累計服務超1300萬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的同時,利潤也在全行業排名最低,2017年凈利潤僅4億元。服務小企業最多,但利潤最少,說明以網商銀行為代表的民營銀行志存高遠,對民營與小微企業傾注的是真金白銀與真情實感。畢竟,從短時間來看,同樣的人力物力投入,做電商掙錢要比辦銀行多得多。

              不過,銀保監會上周發布了《關于2019年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下稱《通知》),圍繞切實增加銀行信貸在小微企業融資總量中的比重、帶動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整體下降的指導思想,提出多方面目標。據此判斷,民營銀行的經營會大有改觀。

              除了要求綜合考慮資金成本、運營成本、服務模式及擔保方式,完善差別化的貸款利率定價,通過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優惠、降低利潤指標考核權重、安排專項費用,提升基層服務小微企業積極性外,《通知》將落實授信盡職免責與不良容忍制度有機結合,對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率未超過容忍度標準的分支機構,在無違法違規行為前提下,對相關業務責任人可免于追責,支持銀行在加強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前提下,探索全流程線上貸款模式。還有,根據小微企業融資特點,進一步優化貸款支付方式和對資金流向的監測分析手段,不將發票作為認定貸款用途的唯一要件,明確商業銀行申請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不以完成小微企業信貸投放的監管考核指標為前提,鼓勵商業銀行拓展支持小微企業的信貸資金來源;研究修訂商業銀行資本管理相關監管法規,適度降低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的資本占用。

              民營銀行有充足底氣與傳統銀行差異化競爭了,他們會交出什么樣的答卷?大家拭目以待。

              (作者系基金從業者,財經專欄作者)

            責任編輯:張文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