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銀行系電商曬硬核業績 2家成交額跑贏拼多多

            2019-03-19 03:12:39     來源:證券日報

              銀行系電商曬硬核業績 2家成交額跑贏拼多多

              ■本報記者 毛宇舟 

              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公布了銀行系電商2018年的經營情況。借著2018年電商發展的快車道,多家銀行系電商完成了逆襲,4家成交金額超過千億元。其中,工商銀行電商平臺的總交易金額突破了1萬億元,達到了11131.77億元。以此計算,其成交額僅僅遜色于淘寶和京東,坐上了電商的第三把交椅。

              成交總額超過2萬億元

              中國銀行業協會指出,2018年銀行系電商蓬勃發展,數據顯示,目前有自建電商平臺的銀行共有23家,2018年銀行系電商交易總額為20098.04億元,交易筆數54845.92萬筆,共有個人客戶數量16156萬戶,比2017年增長4618.86萬戶,增幅超過40%。

              具體來看,國有大行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電商位列前三甲,其中工商銀行個人客戶數量達到了12286.33萬戶,成交筆數和成交額分別達到了4603.01萬筆和11131.77億元。

              工行電商平臺融e購自上線以來,以“名商、名品、名店”為定位,旨在整合優質商品資源、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消費需求,除了常規電商售賣產品外,工商銀行融e購也走出了銀行系電商的特色,利用自身信貸業務了解客戶的優勢,在平臺設立了多個扶貧地區館,上線的商戶覆蓋了21個省區市近300個國家級貧困縣,讓大山深處的產品得以遠銷千家萬戶。

              不過,應該看到的是,工商銀行電商平臺成交額在2016年就已經突破了1萬億元,2018年雖然有著1.1萬億元的成交額,但是增長速度在近兩年已經放緩。

              與工商銀行不同,農業銀行的電商平臺主打B2B,其E農管家平臺對企業全部免費開放,通過搭建互聯網平臺,將普通農戶、農村小商販和各級批發商連接起來,構建起集電商、金融、繳費、消費于一體的三農互聯網金融生態圈。

              數據顯示,雖然上線年份不長,但E農管家已在銀行系電商中坐穩了第二把交椅,2018年成交額達到了5862.6億元,交易筆數13348.79萬筆,企業客戶數量267.42萬戶,僅2018年一年就增量111.09萬戶。

              按照電商平臺通用的考核標準GMV,也就是網站成交金額來看,這兩家銀行的電商平臺的交易金額僅遜色于淘寶和京東。京東2018年全年GMV近1.7萬億元,活躍用戶數為3.053億戶。

              雖然與上述兩家電商巨頭相比,銀行系電商尚有較大差距。但與其他電商相比,銀行系仍然優勢較為明顯。2018年拼多多GMV為4716億元,同比增長234%,蘇寧易購GMV為2453.11億元,兩家銀行系電商的交易金額均已遠遠超過上述平臺。

              建設銀行是最早試水電商的銀行,截至2018年,其個人用戶為2616萬戶,比2017年增加541萬戶,總交易筆數1107萬筆,交易總額達到了1331億元。其電商平臺善融商務通過“銀行+電商”的創新方式推動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截至去年12月份,平臺開辟的綠色通道已入駐3700多家貧困地區扶貧企業,覆蓋820多個國家級和省級貧困縣。其中,平臺的“個人商城”銷售額已接近10億元。

              另一家銷售額過千億元的銀行系電商來自于上海銀行,2018年個人客戶數量為275.43萬戶,交易筆數為21607.57萬筆,這一數字為銀行系電商最高,交易總額為1094.38億元。

              在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光大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的電商平臺成交額也均超過了1億元。

              客戶消費頻率低

              銀行看重電商市場,其向消費金融領域滲透的意圖不明而喻。據《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8)》顯示,71.4%的銀行家認為個人消費貸款是個人金融業務發展的重中之重,《2018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數據顯示,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已由2010年1月份的6798億元,攀升至2018年10月份的84537億元,消費金融將迎來萬億元量級的藍海市場。

              在目前所有銀行系的電商平臺中,消費者均可以進行消費分期,許多銀行還進行手續費減免來鼓勵客戶消費。雖然提供的服務十分便利,但是銀行的客戶轉化率以及客戶活躍度仍然較低。

              某股份制商業銀行電子銀行部的渠道經理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大部分在銀行系電商購買產品的消費者的購買頻率很低,雖然客戶數量看起來還可以,但是一年就買2到3次,客戶來銀行存錢不意味著客戶愿意在銀行電商平臺購買商品。

              一名消費者則對《證券日報》記者直言,一般在銀行電商平臺上買的東西就是金幣、銀幣、紀念品,覺得銀行賣的會有保證,普通日用品還是會到傳統電商渠道購買。而且銀行電商的商品品類較少,也是其不會經常購買的主要原因。

              此外,銀行系電商的客戶接觸渠道仍然有限。許多銀行的電商平臺是由信用卡積分兌換平臺升級改造而來,雖然升級后面對所有持卡人,并不局限于本行客戶,但是宣傳力度有限,導致知名度較低。

              傳統的銀行電商平臺也只有在手機APP以及電子銀行客戶端等渠道才有接入入口,使得消費者接觸平臺的渠道有限,也難以進行大規模拓展。反觀京東等電商,微信端、QQ端口均有入駐,大大增加了客戶的接觸率。

            責任編輯:張國帥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