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基金副總經理史博的“封山之作”:硬核科技和消費板塊值得期待
原創: 謝達斐

談及南方基金的頂級明星基金經理史博,很多人眼中的他是個“潮人”,因為他對于前沿、熱點的事物總抱有熱情,并會仔細去做一番研究。
而在采訪中,能感受到史博“潮”與“務實”兼備:他會脫口而出“硬核科技”這樣酷炫的詞語,也會坦陳“喜歡跑馬拉松,僅因為打球、游泳等其他運動受場地限制太大”。
近日,南方智誠首募近38億元,成為今年以來規模最大的新發權益基金。身為該基金的基金經理,史博稱該基金將成為其“封山之作”,他將不再管理新的公募基金,集中精力管理好現有的產品。
從投資風格來看,史博更偏向基本面的價值投資。談及市場,他認為目前為慢牛階段中的震蕩市,而震蕩市中依靠調整倉位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極高,超額收益往往主要來自于行業配置及個股選擇。
在史博看來,他在投資和管理上都講究穩當和透明。在做投資時候,需要講究公司質地、成長性、估值三者之間的平衡;在選股時候,需要選擇護城河、透明度高的公司;而在管理上,則重視機制的透明化、明晰化以及對長遠穩健發展的引導。
震蕩市中需要逆向思維
記者:您為何認為今年市場為震蕩市?
史博:市場是存在內在反饋機制的。當所有人都認為是牛市,比如都認為是慢牛,那最后結果一定不是慢牛而是快牛,因為大家都認為是慢牛就都沖進來了。
目前市場屬于震蕩市中偏樂觀的一類:一方面大家對市場看好,但另一方面又擔憂市場情緒過于亢奮,從而加大波動。這就是市場的內在機制,市場一旦形成一致預期就意味著到了較為微妙、危險的時候。
目前大家講的牛市、熊市大多僅指短期。但從全球市場來看,所有大牛市都是長期慢牛,比如美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迎來的是十年大牛市。
因此,如果市場行情走的時間較短,其本質上并非牛市,牛市的特征是波動中緩慢前行。
此外,從目前企業創造增量價值的能力來講,好公司能創造15%的ROE已較為理想。從資本市場長期內在回報來講,年化收益也就是13%至15%。在此背景下,我們認為目前市場仍處于慢牛階段中的震蕩市。
記者:您提及“震蕩市中需要逆向思維”,如何理解?
史博:對于短期震蕩,情緒變化是影響市場變化的主要因素。今年以來,市場情緒已由悲觀轉換到偏樂觀。
市場情緒的變化往往較為迅速,有可能在幾天之內反復變化。情緒變化導致市場波動時,需要投資者有逆向思維。這里的逆向思維指的是站在短期大眾情緒的另一面思考,即在市場都很興奮、很沖動的時候保持一絲冷靜,而當市場整體過于悲觀的時候,保持對中國股市未來發展前景廣闊的堅定信心。
但對于優秀企業,我們并不主張逆向思維,而是主張與優秀企業一起成長。因為從企業發展趨勢來講,一個優秀企業如果在經歷較長時間后仍具備優勢基因,即便其短期業績有一定波動,對長期價值影響也不大。
因此,優質企業短期業績向下波動時往往也是需要投資者更堅定的時候,也是能獲取更多超額收益的時候。
記者:震蕩市中如何堅持做基本面投資?
史博:從南方基金自身風格來講,無論震蕩市與否,注重基本面、重視行業發展趨勢是我們一貫的風格。不同的是,在震蕩市中,如果我們看好的公司的股價受市場情緒影響而被哄抬過高,這時候即便我們對公司長期前景看好,短期內也不一定去湊熱鬧。
記者:如何看待估值被錯殺的品種?
史博:即使這家公司不是龍頭且基本面并非優秀,只要估值被錯殺,也有其投資價值。上等貨有上等貨價值,中等貨有中等貨價值,只要它的價格低于內在價值,我們買入并持有都是價值發現的過程。
估值錯殺是一個動態問題,資本市場的估值本質上也是一種貨幣現象。在貨幣緊的時候,比如無風險利率較高的時候,估值自然偏低;在貨幣比較寬松、無風險利率比較低、市場情緒較好地時候,估值肯定會偏高。我們需要考慮的是估值趨勢會有何變化。
現在看來,目前A股市場的估值趨勢還處于較好狀態,盡管不是歷史上最便宜的時候,還是比較便宜的。最重要的是,結合成長性和估值來看,目前國內市場仍比美國市場、歐洲成熟市場便宜。
記者:您的產品主要收益來源是什么?
史博:主要包括三方面。
首先,做投資要控制好回撤。
控制好回撤需要做到對市場要有較深刻的認知和理性判斷。若是偏熊市判斷,整體倉位控制就很關鍵。因為在熊市中選的股票再好,倉位過重會導致重大損失。震蕩市場中,倉位控制不是關鍵。
比如目前市場情況下,大家都感覺在震蕩中還有一定結構性機會,對于大多數公募基金經理來說,這時候需要的是相對偏穩定的股票配置比例。
如果市場過熱或過度悲觀,基金經理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調整,但如果市場沒有明顯過熱或過度悲觀,基金經理應盡量避免大幅調整倉位。
其次,需要把握行業配置和個股選擇的平衡度。
歷史證明,震蕩市中基金經理依靠調整倉位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極高,超額收益往往來自于行業配置及個股選擇。在行業配置和個股選擇中要做好集中和分散之間的平衡。如果不集中,收益率就不會特別突出,但如果沒有一定程度的分散,就會導致風險過高、波動率過大。
最后,還需要選擇質地好的公司。
質地好的公司分兩類:一類是公司質地好,同時也被市場認可,該類公司往往波動性較小;第二類是公司質地很好,但尚處于黑馬狀態,這種公司的波動性可能偏大。我們在組合構建中對兩類不同公司要分別有一定的配置,保證組合的穩定性。
“硬核科技”公司具備發展前景
記者:如何界定好公司?
史博:首先,我們偏向高ROE的公司。
我們看ROE主要在于盡量去除市場博弈因素,我們并非特別關注賺取零和博弈的錢,而是要賺企業創造價值的錢。而賺企業創造價值的錢,選取高ROE公司的勝率會較高。
從動態來看,如果一家公司初期ROE水平較低,但它能持續不斷提升,這就類似拐點公司。比如一家公司去年ROE為負,但今年直接變成兩位數的正的ROE,這意味著企業經營出現拐點,其背后或有產業邏輯的支撐,或有公司內在管理的改善。如果一家公司的ROE沒有變化,市場中的預期差就會較小,超額收益也就會較少。
其次,在ROE選股基礎上,還會關注企業成長性。
一般而言,我們偏向收入增長超兩位數的公司,高ROE的公司已具備一定壁壘,若同時具備雙位數收入增長,超額收益會非常明顯。
如果一家高ROE的公司收入下滑,這可能意味著其由成熟期向衰退期轉換,這時候會出現“高ROE陷阱”。這也是投資過程中需要避免的,并不是所有高ROE公司會給客戶帶來高回報。
此外,如果一家公司的質地和成長性都好,但市場過于追捧,估值已經太高,我們也可以耐心等一等,耐心是投資過程中很好的美德。因此,投資本質即為平衡公司質地、成長性、估值三者之間的關系。
記者:構建組合時會考慮哪些因素?
史博:核心因素是考慮組合的投資目標,主要包括絕對收益、相對收益及相對排名。有些組合的收益目標是絕對收益,有些組合的收益目標是為了戰勝業績比較基準,是明確的相對收益,而有些時候既要看絕對收益或相對收益,又要與同行業比較。
記者:如何控制回撤?
史博:首先還是倉位控制,沒有倉位就沒有上漲,也沒有向下回撤。我們追求上漲的同時也要控制好回撤,這時候倉位控制就顯得極為關鍵。
其次,在組合中,不同屬性的行業之間要有一定平衡性,需注意組合構建中配置的分散性,比如不同屬性的個股和行業之間的配置。
記者:您個人更偏向于自下而上選股?
史博:偏重于自下而上,但也要看時點和市場情況。當宏觀因素對市場起到非常關鍵作用時就需要自上而下分析。
目前,宏觀因素相對平穩,在此背景下,我們判斷市場為震蕩牛市,在震蕩市中存在結構性機會,這時候就更多需要自下而上尋找標的。
在做投資時候,沒有必要一味固守自下而上選股,一旦宏觀因素起到關鍵作用的時候,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或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真正賺錢的策略都是自上而下進行分析和配置的。
記者:今年哪些板塊值得期待?
史博:首先是硬核科技。
2015年很多科技公司炒作的重點是商業模式,但商業模式偏虛。硬核科技指的是能夠拿出實實在在有競爭優勢的產品,通過研發投入,產品品質,技術積累獲取競爭優勢,而不僅依靠商業模式創新。
“硬核科技”企業的產品性能較好以及比競爭對手有很強的成本優勢,這種公司的競爭力就顯得較為突出、實在。因此,硬核科技的護城河會較高。
如果一家公司僅有商業模式優勢,就會存在與競爭對手在不同商業模式之間相互競爭的可能性。而且,有時候我們不見得能對所有商業模式都有充足的理解,這樣就會增加投資風險。
同時,我們也看好消費板塊。隨著中國人財富積累,消費增長會相對比較穩定。對于消費類公司而言,品牌最為最重要,因為所有競爭優勢最后都體現在品牌上,包括公司的制造優勢、產品設計優勢甚至渠道管理能力。
我們非常喜歡品牌消費品,且偏好品牌力不斷提升的細分領域的品牌龍頭公司,這種公司持續創造價值能力非常強、ROE較高、可預測性較長。
投資和管理均偏向透明、穩健風格
記者:您目前管理龐大的權益投資團隊,管理上有什么心得?
史博:以南方基金的風格來講,喜歡相對透明,清晰的管理機制。形成明確的業績考核機制對基金經理是很好的引導。
比如,我們將基金經理的業績放到全市場去考核,而非在部門內部之間相互比排名,促進基金經理協作交流,共同爭取超額收益。這樣更透明、公平。
同時,不要過于重視短期投資收益,要引導基金經理做長期投資。目前,我們把基金經理的一年、三年、五年業績結合起來進行考核,其中一年業績占30%,三年業績占30%,五年業績占40%。
記者:您在投資和管理上有什么相通之處嗎?
史博:比較喜歡穩健和透明。從內部管理模式來講,信息透明的話,大家預期會比較清晰,交流也比較順暢。如果不透明,容易導致內耗。
記者:今年以來,ETF、科創板基金成為市場熱點,貴司在這些領域上將有何布局?
史博:科創板是今年重頭戲,而科創板基金是幫助客戶分享科創板收益的很好模式。同時,ETF未來在中國的發展空間也很大,因為國外公募基金發展主要兩條道路,一是主動投資,幫助客戶創造Alpha,二是用低成本跟蹤指數,方便客戶進行資產配置。
對于機構投資者而言,當其進行資產配置時,往往不是很在意個股帶來的Alpha,它更多需要賺Beta的錢。目前,全球的機構投資者對于中國市場的配置還處于低配狀態,當未來增大對中國市場的配置時,國內外機構投資者對于工具型產品的需求都會提升,因此ETF也是我們非常重視的方向。
責任編輯:王涵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