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深交所調查:價值投資類投資者占比升至28.6%

            2019-03-18 07:48:13     來源:上海證券報

              劉昌源 

              為全面了解個人投資者基本狀況,持續追蹤投資者結構與行為特征變化,提升投教服務和保護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深交所近期組織開展了自2009年以來的第10次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活動。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股市個人投資者呈現價值投資類投資者占比繼續上升等九大特征。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調查按證券賬戶的地理分布狀況,采取分層抽樣方式對調研地區年齡在18歲至60歲、過去12個月進行過滬深兩市股票交易的24074個樣本進行問卷調查,涵蓋全國331座大中小城市。

              資產50萬元以下投資者占八成

              2018年,受訪者投入到股市中的資產占家庭總流動資產的25.6%,較上年降低2.4個百分點;證券賬戶平均資產量為44.5萬元,較上年減少9.4萬元;受訪者中,持有公募基金比例為37.2%,較上年增加3.5個百分點。

              從賬戶資產量分布看,5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中小投資者)占比80.0%,1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占比40.9%;從年齡分布看,股民平均年齡為37.6歲,40歲以下占比60.3%;學歷以大學本科及以上為主,占比60.6%。

              2018年新入市投資者依然以年輕人為主,30歲以下投資者占比56.2%,新入市投資者平均年齡是31.0歲。

              知識水平持續提升

              近年來,投資者投資知識水平提升明顯。2014年受訪者的投資知識測試平均得分為57.6分,現已逐年提升至2018年的71.1分。

              從投資者差異看,2018年新入市投資者得分較受訪者平均水平低5.0分。從地區差異看,各地區水平差距正逐漸減小,地區間最高分與最低分的分差,從2014年的6.2分縮小至2018年的3.2分。

              新入市及年輕投資者風險追求型占比高

              2018年投資者風險偏好總體構成上,風險規避型占比43.1%,較上年減少4個百分點;風險中性型占比32.2%,較上年增加3.6個百分點;風險追求型占比24.7%,與上年基本持平。

              從不同投資者類型看,新入市投資者、25歲以下的年輕投資者中,風險追求型占比較總體平均水平分別高出1.6和5.2個百分點。資產500萬元以上的大戶投資者風險偏好分化明顯,風險追求型與風險規避型占比較總體平均水平分別高出8.2個百分點和2.0個百分點。

              價值投資占比提升 非理性投資依然存在

              2018年,價值投資類投資者占比繼續上升至28.6%,趨勢類和短線交易類分別占比25.9%和19.0%。

              非理性投資行為依然較為普遍,特別表現為以下方面:交易頻率過高,一周內交易若干次的投資者占比達46.4%;一個月內交易1至2次的占比31.9%;一個季度或更久才交易超過1次的占比21.7%。不重視交易止損,45.3%的投資者幾乎不使用止損策略。此外,熟悉偏好(投資自己買過的股票)、過度自信和處置效應(總是拿不住盈利股票卻長期持有虧損股票)的發生率分別達到57.6%、43.8%和39.0%。

              盈利者執行價值投資理念更到位

              對比分析虧損者與盈利者的客觀差異發現,雙方并未在知識水平或投資理念方面表現出明顯不同,但在交易行為上存在明顯差異。例如,虧損者和盈利者中具有止損意識的投資者占比幾乎相等,分別為38.8%和38.7%。但在實際執行方面,盈利者中61.2%明確執行了止損策略,高出虧損者9.5個百分點。虧損者和盈利者中,認可長期價值投資理念的占比基本持平,但平時閱讀上市公司公告和金融機構研報的比例方面,盈利者較虧損者分別高出8.8和5.1個百分點。此外,交易執行中盈利者發生頻繁交易和處置效應的比例較虧損者分別低4.4和9.4個百分點。

              謹慎看待2019年走勢

              對2019年大盤走勢,投資者預期總體趨于謹慎。調查顯示,37.5%的投資者傾向樂觀;47.0%的投資者持中性態度;15.5%的投資者表示悲觀。

              創業板投資者平均資產量更高

              調查顯示,創業板投資者賬戶平均資產量為52.9萬元,遠高于非創業板的33.1萬元;投資知識平均得分為72.7分,高出非創業板投資者3.8分;股東權利意識更強,知權比例和行權比例分別為41.3%和19.1%,分別高出非創業板投資者7.7和2.6個百分點。

              關于創業板改革,投資者對“允許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放寬適當性要求”“實行注冊制”和“放寬再融資要求”均有較高期待,支持率分別為54.8%、54.3%、52.6%、52.4%和48.1%。

              嚴格退市制度被投資者認可

              對于監管機構2018年推出的多項投資者保護舉措,超半數投資者表示認可。其中,投資者認可度最高的三項舉措依次為“嚴格退市制度”(55.7%),“建立違法失信‘黑名單’制度”(55.4%)和“實施股票停復牌制度改革”(55.1%)。

              關注金融去杠桿等影響因素

              對可能影響股市運行的內外部因素,投資者關注度依次為:金融去杠桿(67.3%)、貨幣財政政策調整(65.7%)、上市公司股票質押(65.5%)、上市公司整體業績表現(63.7%)、上市公司商譽減值(60.9%)、美聯儲加息進程(60.2%)、宏觀經濟形勢(56.8%)。

              對于各影響因素的演變,投資者持不同預期,認為“上市公司商譽減值”“上市公司股票質押”“美聯儲加息”將對市場產生消極影響;認為“貨幣財政政策調整”“金融去杠桿”“宏觀經濟形勢”將帶來積極變化。

            責任編輯:王棟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