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晴 ○編輯 金蘋蘋
ETF已然成為基金公司重點布局的新方向。證監會網站顯示,3月份以來,招商基金、國泰基金兩家基金公司共上報多只指數增強型ETF產品。由于目前國內尚無增強型ETF,這幾只產品系業內首創。
公募業內人士表示,發展ETF產品從去年開始成為基金公司的重要戰略,每一次產品的創新或都將帶來市場新一次的洗牌。
增強型ETF橫空出世
證監會行政許可及信息公開申請受理服務中心數據顯示,3月1日,招商基金上報了招商滬深300增強ETF和招商中證500增強ETF;3月8日,國泰基金也緊隨其后遞交了多只指數增強型ETF的申報材料,分別是國泰滬深300增強ETF、國泰中證500增強ETF和國泰上證50增強ETF。
在此之前,國內市場上尚無指數增強型ETF,上述申報產品為國內首創。招商深證TMT50ETF基金經理蘇燕青表示,上報指數增強型ETF主要是為投資者提供更細分的資產配置工具,同時避免產品同質化競爭,保持公司在指數基金領域的創新優勢。
指數增強型ETF與市場上已有的寬基ETF和Smart Beta ETF有何區別?蘇燕青解釋道,指數增強型ETF是主動化管理與ETF運作模式的結合,以戰勝標的指數獲得超額收益為投資目標。與Smart Beta ETF相比,指數增強型ETF在投資策略上更具靈活性。
對此,多位基金業內人士表示,隨著ETF的大發展和指數化投資的成熟,追求超越寬基指數的收益將是未來ETF的一個發展方向,但關鍵在于是否能真正做到增強。
滬上一大型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告訴記者,Smart Beta的投資策略是通過透明的量化方法編制成指數而固定下來,目前有不少基金公司仍是在Smart Beta領域探索,發行的Smart Beta產品主要集中于低波動率因子和紅利因子相關產品。
當被問及公司未來是否也會布局指數增強型ETF,他坦言,指數增強型ETF收益的穩定性較難把握,更傾向于布局Smart Beta產品。
股票換購成ETF募集新思路
2018年是ETF的大爆發之年。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從數量上來看,去年成立的股票型ETF數量超過2016年和2017年兩年的總和;就規模而言,股票型ETF去年一年規模上升1498.75億份。
華東一家基金公司營銷總監表示,據他了解,不少基金公司將ETF作為公司重要戰略來考慮,當行情好轉的時候,ETF更受基金公司期待。
統計顯示,進入3月以來,半個月的時間,13家基金公司共上報20只ETF產品,其中,國泰基金、招商基金、富國基金等基金公司申報的相關產品均在兩只及以上。
此外,股票換購正成為ETF募集的新思路。以正在發行中的工銀瑞信滬深300ETF為例,日前中興通訊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中興新通訊有限公司擬以其持有的不超過4192.67萬股公司A股股份(約占公司總股本的1%)認購工銀瑞信滬深300ETF份額。
事實上,去年成立的3只央企結構調整ETF首募規模合計高達500億元也是得益于此。業內人士表示,央企背后的股東是重要的申購力量,將自己所持央企的股票直接換成ETF份額,一方面可以盤活手中的存量股票,另一方面也能夠直接提升市場對國企的關注度。
據了解,目前上報的ETF產品中也有幾只將大概率采取股票換購策略。例如,廣發基金近期上報了廣發深證民企發展ETF,廣發基金相關負責人表示,開發以深證民企發展指數作為投資標的的ETF產品,目的是希望通過公募基金專業化投資優勢,撬動市場化資金解決優質民營企業的流動性難題,同時為投資人提供投資深市民企上市公司的高效工具。
責任編輯:曹婕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