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證券期貨知識有機融入課程教材體系
⊙王紅 ○編輯 孫放
昨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證監會、教育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證券期貨知識普及教育的合作備忘錄》(下稱《合作備忘錄》)。她表示,在學校教育中大力普及證券期貨知識,對于推動全社會樹立理性投資意識,提升國民投資理財素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近年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不同教育階段開展了不同程度的試點工作,涉及500多所學校,惠及上百萬學生。
有的地區將投資者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設置,編制了中小學普及金融知識教材。如上海證監局積極推動上海市相關單位編寫適用于中小學理財教育的教材,開設相關課程。廣州市試點開設金融理財知識教育地方課程、四川省試用財商教育初中教材、浙江省地方課程及教材中加入投資者教育內容等。
高莉在發布會上表示,根據《合作備忘錄》,教育部著力推動開展下列工作:
一是推動證券期貨知識有機融入課程教材體系。基礎教育階段依據學生年齡特征,在相關學科課程和教材中有機融入證券期貨知識,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設投資理財課程。高等教育階段,鼓勵有條件的院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證券期貨知識相關課程,鼓勵設置金融類專業的院校加強與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的合作。
二是提升教師隊伍金融素養。通過專題講座、網絡課程等方式,面向師范生開展證券期貨投融資等領域知識普及。
三是創新證券期貨知識學習、應用方式。依托各級各類學校社團活動,拓寬學生了解、應用證券期貨知識的渠道。鼓勵相關專業大學生利用假期,深入社區開展證券期貨知識服務社會公益實踐活動。
同時,證監會將著力推動開展下列工作:
一是發揮證券期貨投資者教育基地作用。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協商共同規劃,統籌利用好各地證券期貨投資者教育基地,免費向當地大中小學生和教師開放,提供必要的學生實訓和教師培訓服務。
二是開展證券期貨系列公益講座活動,提升大學生和社會公眾的投資風險意識及理財能力。
三是開發證券期貨知識學習資源。各地證監局會同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組織證券期貨行業專家和教育專家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合作編寫公益性證券期貨知識讀本;利用互聯網學習平臺,建設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供各類社會群體自主選擇學習。
高莉表示,各地證券期貨監管機構與教育行政部門鼓勵、引導社會各界加大資源投入力度,共同加強監督管理。面向中小學生開展的活動要按規定經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備案,不得給學校師生增加額外負擔,不得存在使用國旗、紅領巾、團(隊)旗以及各類利用中小學生的教材、教輔、練習冊、文具、教具、校服、校車等發布或變相發布廣告等行為。
責任編輯:曹婕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