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訊(記者 黃蕾)3月14日,銀保監會官網發布消息稱,同意中國人壽、平安產險、珠江人壽、百年人壽等4家保險機構獲批發行資本補充債券。這4家保險機構都將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10年期可贖回資本補充債券,發行規模分別不超過:350億元、100億元、35億元、20億元。
資本補充債券是近兩年來保險機構融資的新工具之一。據粗略統計,2017年僅有3家保險機構獲批發行資本補充債券,合計規模不超過170億元。但到了2018年,共有8家保險機構獲批發行10年期資本補充債券,合計規模不超過495億元。
目前,保險機構補充實際資本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包括:增加盈利和留存收益、增發普通股和優先股,以及發行有轉股性質的長期債務(如次級債、資本補充債、次級可轉換債)和應急資本協議等。
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緣何成為保險機構融資的“新寵”?有投行人士分析稱,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門檻高,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和交易,保險機構無需付出流動性溢價,融資成本較低、流動性大,同時交易靈活,投資者認購更加活躍。
但是,并非所有保險機構都能獲得發行資本補充債的資格。根據《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券有關事宜》規定,申請公開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保險機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要求: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連續經營超過3年,上年末和最近一季度凈資產不低于10億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最近3年沒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等。
根據銀保監會要求,上述獲批發行資本補充債的4家保險機構,應在獲得主管部門的發行許可后6個月內完成發行事宜,并在發行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向銀保監會報告發行情況。
責任編輯:賈振飛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