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踏準節奏抓住熱點 22只基金今年以來已賺50%

            2019-03-14 07:56:33     來源:上海證券報

              踏準節奏抓住熱點 22只基金今年以來已賺50%

              來源:上海證券報

              ⊙謝達斐 ○編輯 金蘋蘋

              雖然上證指數近日開始在3000點附近震蕩,但年初以來的凌厲上漲,已經讓一大批基金賺得盆滿缽滿。截至3月12日,今年以來凈值漲幅超50%的偏股型基金已達22只。其中,銀華內需精選的今年以來凈值漲幅更是超60%,高達64.87%。同時,由于去年底進行左側加倉,目前前海開源基金旗下7只基金的今年來凈值漲幅均超50%。

              盡管部分養殖股昨日遭遇大幅調整,但仍有績優基金經理表示,未來依舊看好農業板塊的機會。他們的邏輯是,由于目前我國畜禽養殖行業整體存在很大的效率提升空間,對優質企業而言仍是藍海,未來優質上市公司將具備量價齊升的投資機會。

              大批基金今年以來漲幅超50%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2日,隨著市場持續回暖,今年以來凈值漲幅超50%的偏股型基金達22只,這些基金多為銀華、博時、前海開源及萬家等基金公司旗下產品。

              其中,今年以來凈值漲幅排行前五的偏股型基金中,銀華內需精選成為唯一一只今年以來凈值漲幅超60%的基金。統計顯示,年初以來該基金凈值漲幅達64.87%。緊隨其后的分別是國泰融安多策略、工銀瑞信主題策略、金鷹主題優勢及銀華農業產業,今年以來凈值漲幅分別為57.17%、56.95%、56.7%及56.09%。

              上證報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凈值增長排名前五的產品中,有3只產品在2018年四季度重倉了農業板塊的相關個股。比如,相關基金2018年四季報顯示,銀華內需精選的第一重倉股為圣農發展,而金鷹主題優勢與銀華農業產業的第一大重倉股均為溫氏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這22只績優基金中,前海開源基金旗下有多只基金“榜上有名”。在去年四季度市場多次探底之際,前海開源基金首先喊出全面加倉,進行左側布局。因此,該公司旗下多只產品因精準擇時,在今年以來市場迅速回暖后及時享受到了行情紅利。

              根據Wind統計數據,截至3月12日,包括前海開源國家比較優勢、前海開源恒遠、前海開源滬港深優勢精選、前海開源工業革命4.0、前海開源再融資主題精選等7只基金的今年以來漲幅均超50%。

              后市依然樂觀

              這些基金凈值大漲的背后,其實都蘊含著基金經理獨特的投資邏輯。那么,他們又如何看待后市呢?

              銀華農業產業基金經理王翔認為,未來將會更加聚焦農林牧漁和消費品領域。他表示,2019年仍會堅持自下而上的選股思路,精選景氣度較好的子行業進行投資。具體而言,與宏觀經濟相關度較高的行業或難有超額收益機會,而逆周期和獨立周期的行業的相對優勢明顯,如農林牧漁、傳媒、計算機和新能源等板塊。在此背景下,后市將會更加聚焦于農林牧漁和必需消費品兩個方向。

              前海開源基金旗下的績優基金經理邱杰表示,目前主要看好TMT、農業和非銀金融等行業。他認為,在5G建設的大背景下,通信技術的革新將帶來一系列產業鏈變革,與信息交流與融合、先進制造等相關領域具有空間大、成長性好、可延展性強等特征,因此相關優質企業目前具有很好的投資價值。

              此外,邱杰也較看好農業板塊。他的邏輯是,由于目前我國畜禽養殖行業整體存在很大的效率提升空間,對優質企業而言仍是藍海市場,因此未來優質上市公司將具備量價齊升的投資機會。就非銀金融領域來看,邱杰認為券商行業或將進入一個新的創新盈利增長周期。“目前資本市場將面臨重大變革,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等政策,會讓證券行業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行業內的優質企業將快速發展壯大。”邱杰說。

              新華外延增長主題的基金經理付偉表示,今年以來權益市場迅猛反彈,但過于火爆的行情使得風險迅速積聚,因此當前市場稍作調整是健康的。由于市場整體估值水平仍處于歷史偏低位置,預計調整時間和幅度有限,調整過后,預計市場將繼續震蕩向上。

              “配置上,一方面看好符合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面向未來的戰略新興產業,如5G建設及相關應用、芯片、自主可控、生物醫藥和先進制造等行業;另一方面,看好行業景氣度處于底部拐點向上或即將出現拐點的行業,如消費電子、文化娛樂等。”付偉分析道。

            責任編輯:常福強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