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打好金融防風險持久戰 確保經濟列車合理行速

            2019-03-14 07:25:36     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 張瓊斯 ○編輯 李丹丹

              “穩步推進結構性去杠桿,穩妥處置金融領域風險,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改革完善房地產市場調控機制。”政府工作報告如此描述過去一年防風險的成績。

              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宏觀杠桿率下降1.5個百分點,去杠桿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思危方能居安。展望未來,風險尚未遠離,“黑天鵝”“灰犀牛”仍有伺機抬頭的可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不僅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防范風險是金融業永恒的主題,必須高度重視,把工作做好,一刻也不能疏忽。”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全國兩會期間的表態擲地有聲。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今年還將面對更為復雜的情況——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如何既確保經濟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同時逐步化解長期積累的風險,這無疑考驗著相關部門對“穩增長”與“防風險”的平衡能力和智慧。

              一個指標:宏觀杠桿率六年來首降

              據人民銀行初步測算,截至2018年末,我國宏觀杠桿率總水平為249.4%,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實現2012年以來首次下降。

              “去杠桿政策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途徑。歷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之一,就是一個國家宏觀杠桿率如果過高,或者在短期內宏觀杠桿率上升得過快,往往是爆發系統性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全國政協委員、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說。

              去年4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首次在頂層設計層面提出“結構性去杠桿”。郭樹清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結構性去杠桿的目標是把企業杠桿率明顯降下來,同時把居民家庭杠桿率穩住。

              數據顯示,相關工作已取得進展。去年企業部門杠桿率下降5.8個百分點,居民部門杠桿率上升3.8個百分點,政府部門杠桿率上升0.5個百分點。

              同時,金融系統也正“擠出”水分。銀行業總資產增速從15%左右回落至近兩年的7%左右,而銀行體系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各項貸款卻實現12%以上的年均增速。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占總資產比重已回升至53.9%,空轉資金明顯減少,經營活動更趨正常。

              三個市場:防范股、債、匯異常波動

              債券違約、匯率承壓、股權質押風險顯現……2018年,這些詞匯撩動市場神經,映射著債市、匯市、股市的不平靜。2019年,市場風險仍不容忽視。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防范金融市場異常波動”。

              上述詞匯也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熱詞。“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有一定緩解。”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接受采訪時表示。銀行體系能否妥善處理股權質押融資業務風險?郭樹清語氣肯定:“一直處理得很好!沒有問題!”

              2018年債券信用風險有所抬升。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回應這一問題時表示,債券市場違約現象的確有增加,但違約企業的行業和區域分布比較分散,整體違約率不高。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末,中國債券市場違約金額占整個市場的比例為0.79%,低于國際平均水平。

              “擴大開放、管控風險,是2019年債券市場的兩項重點工作,我們爭取做得比去年更好。”潘功勝表示,人民銀行將按照市場化和法治化原則,管控好債券市場的違約強度,完善違約債券處置市場和違約債券的處置制度。

              在美元指數走強,中美貨幣政策出現分化的背景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受到市場關注。在全國人大記者會上,中外記者多次問及匯率問題。易綱表示,相對于歐元和英鎊對美元的波動率,人民幣對美元的波動率偏小,反映了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

              “央行已基本退出對匯率市場的日常干預。”易綱認為,有彈性的匯率可以對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調節起到自動穩定器的作用。而隨著多年來市場機制逐漸形成和完善,企業和個人對人民幣匯率彈性越來越習慣,預期也越來越穩。

              一對關系:穩增長與防風險辯證統一

              過去一段時間,一些重點領域的存量風險被精準“拆彈”,增量風險得到有效控制。整體金融風險從發散走向收斂。

              以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風險為例,兩年來相關高風險資產規模共縮減約12萬億元,通道類信托和其他資管產品出現凈減少。同時,針對高風險的中小銀行保險機構,銀保監會正研究制定風險化解處置時間表和路線圖。郭樹清透露,銀保監會今年將研究改組改造一些高風險機構,有的可能要退出市場,有的可能要被兼并,從而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是攻堅戰,更是持久戰。從監管層近期頻繁的表態來看,不良資產風險、流動性風險、影子銀行風險、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等依然會是下一階段防風險的重點領域。而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在穩增長的基礎上防范風險,以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日益成為共識。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認為,只有穩住了增長,才能更好地防風險。他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中國經濟發展像一輛高速行駛的火車,在中間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問題和毛病,但是不能讓13億人停下來,把火車檢修好了再往前走。所以這個過程中要把握好動態的平衡,這對監管也是一個考驗。”

              “做好穩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是夯實防范金融風險的經濟基礎。”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于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關系,政府工作報告做出了充滿辯證思維的闡述: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情況下,出臺政策和工作舉措要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調結構,防控風險要把握好節奏和力度,防止緊縮效應疊加放大,絕不能讓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同時,也不能只顧眼前,采取損害長期發展的短期強刺激政策,產生新的風險隱患。

            責任編輯:陳鑫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