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稅費加減法助力探索房地產長效機制

            2019-03-14 02:19:36     來源:證券日報
            稅費加減法助力
            探索房地產長效機制

              一 帆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三次提到房地產,三處也都伴隨著“穩步”,“穩妥”,“平穩”字樣,顯然,總基調仍然是穩。3月12日,住建部部長王蒙徽表示,將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穩妥實現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的長效機制工作方案。一句話出現兩個“穩”。

              在“穩”的前提下,還有兩個關于房地產的政策性新聞值得好好研究。3月9日,全國人大相關負責人就“人大立法工作”答記者問時提到,督促有關部門抓緊增值稅法、消費稅法、房地產稅法等法律草案的起草,引起市場各方的不淡定。同時,上海、北京、深圳等多地下調二手房交易稅費政策陸續落地,又在房產交易和準交易所者心中掀起一陣小漣漪。

              其實,在筆者看來,無論是房地產稅立法進程的推進,還是二手房交易稅費的下調,雖然都是對地方稅環節的加和減的調整,但更是國家“減稅降費”一盤棋的組成部分。

              首先,房地產領域稅費加減法運用,是積極財政政策題中之義。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18年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著力減稅降費、補短板調結構。全年為企業和個人減稅降費約1.3萬億元。而2019年將“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并舉”。在此背景下,報告提出“健全地方稅體系,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這可視作“加”,多地已陸續實施的交易環節稅費下調,則是“減”,而且,“加”目前尚停留于預期中,“減”卻已經陸續成為事實了。

              其次,減法的運用,有利于盤活存量,有助于穩定市場價格。雖然經過測算,按下調后費率計算,價值200萬元交易標的最終可以節省交易成本不足萬元,但這一政策與遠期的房地產稅政策組合,其作用在于引導市場預期,將市場中沉淀的二手房擠向交易平臺,增大房屋供給,緩解供需矛盾,一方面成為新房供應量的有效補充,另一方面也將盤活房屋持有人的存量資產,還有可能進一步產生投資、創業等行為,轉而形成新的生產力。長期而言,有助于平抑房屋價格,是一種市場化的,樂見的,對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的探索。

              簡言之,對于住房,無論剛需還是改善性需求,都是在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表達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一個重要內容。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