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全國人大代表萬連步:做好三件事 助力鄉村振興

            2019-03-13 15:39: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了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基調,使得在今年兩會期間,三農話題和鄉村振興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列出了2019年的十項政府工作任務中抓好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仍然重中之重。其中,穩定糧食生產、建設高標準農田、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強社會化服務、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等農業工作的“KPI”,也從側面反映出當下三農發展和鄉村振興亟需邁過的門檻。

              作為一名扎根農業30年的農業專家,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一直身體力行的走在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線。萬連步表示,“關于鄉村振興政府已經做好了頂層設計,作為農業從業者,我們有幸身處這個好時代。我們要做的就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自身所長,為鄉村振興貢獻一己之力”。

            全國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 全國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

              土,就是根本

              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農業發展的根本就在于土壤。兩會前夕,萬連步在出席第二十一期中國企業家“兩會沙龍”時,說到,消費升級讓人們對食品安全和品質有了更高要求,而要保障食品的安全,根源就在于土壤,沒有健康的土壤就沒有健康的糧食。

              然而我國土壤狀況整體不容樂觀。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17)數據顯示,我國耕地退化面積占耕地總面積40%以上,東北黑土層變薄、南方土壤酸化、華北平原耕層變淺,全國耕地有機質平均含量不到1%。土地越種越貧已成不爭的事實。

              今年《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正式實施,將土壤保護與質量提升納入了法律范圍,農用地的土壤保護成為刻不容緩的歷史命題。

              作為常年走在田間地頭的專家,萬連步很早就關注到土壤問題,并把推動土壤修復改良走位金正大集團工作重點。

              2017年,金正大集團率先將世界領先的生態友好型種植模式——“親土種植”引入中國,憑借深耕中國農業20年的科技積累和經驗優勢,提出了涵蓋“改土養地、減肥增效、品質提升、綜合服務”四部曲的親土種植中國方案。一年時間,金正大聯合基層農業推廣機構、科研院所等將親土種植推廣到了全國1.6億畝耕地,不僅有效改善了土壤健康,還為農民平均增產15%、減少化肥使用量30%,減少農藥使用量10%。

              盡管相關技術已經成熟,但是要農民徹底轉變種植觀念、實現在全國的落地仍需時日。萬連步說,“當前全民對土壤保護的認識仍然不足,土壤養護意識淡薄,亟待全方位提升耕地質量。”他建議,“通過支持優勢企業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耕地質量提升項目、實施重大工程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以及倡導親土種植來提升全民土壤養護意識。”

              服務,就是未來

              解決好了基礎性的土壤問題,還需要解決“誰來種地”和“如何種好地”,這是三農所有問題中與農民最直接相關的一個。萬連步指出,近年來我國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問題突出,能種地且愿意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生產端的缺失必然威脅14億人的飯碗,因此加快培育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通過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來解決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勢在必行。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了“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但是現實情況是,雖然當前我國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蓬勃發展,數量多達150萬家,但服務質量優劣不等、魚龍混雜的狀況讓農民得不到保障。

              “社會化服務應該成為鄉村振興起步樣板一個重要的抓手”,萬連步代表建議:“建立農業企業從事農業社會化服務準入門檻或進行資質認證,支持具有資質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從事農業公益性服務的具體政策措施。”

              在2017年由金正大集團發起成立的金豐公社,秉持“能下地、真服務”理念,構建起了現代化農業服務的平臺和網絡,在此平臺上包括阿里、京東、正大集團等組成的服務團隊在各自擅長的農藥、農機、物流、金融等方面發揮作用。“企業聯合起來,在各自擅長的專業領域為農民提供服務,農民不用自己下地就能獲得收益,由金豐公社來統一服務,規模上去了,成本就降下來了”。數據顯示,1年時間內金豐公社已服務土地1125萬畝,平均幫助農戶減少投入12%,糧食增收10%,綜合收益提升20%左右。

              可持續,就是振興

              農業發展解決了根本的生產要素和生產者的問題,如何保持可持續發展就成為關鍵,這直接決定農業是否能真正邁入現代化和綠色化。我國農業的粗放式種植,化肥的平均利用率均不足40%,過量施用及盲目施用造成的環境影響不容忽視。

              早在2015年,農業農村部發布《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連續數年中央一號文件都將農業的減肥增效工作列為重點。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37.8%,農藥利用率為38.8%,化肥農藥零增長提前三年實現。然而,由零增長提升為負增長路還很長,技術創新瓶頸亟待突破。

              經過數年潛心研發,2017年,萬連步帶著“25+10>50”減肥增效創新方案走上了聯合國氣候大會的舞臺,引發了全球熱議。依托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依托包膜緩控釋肥、雙增雙控緩控釋肥、穩定性肥、生物能等新型肥料技術,35公斤新型肥料的肥效優于50公斤同等養分含量的傳統肥料,可實現減肥30%,對當前農業節肥節藥、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在2018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萬連步就曾提交了“支持減肥增效技術創新”的建議。今年,在金正大集團實踐的基礎上,萬連步在兩會上進一步提出三個有效落地路徑建議: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綠色投入品關鍵技術突破;建立示范基地,通過試點作用帶動農業綠色投入品的推廣;將減肥增效技術納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在國家重點項目中優先采用。

              萬連步表示,金正大計劃2019年在全國建1000塊減肥30%的示范田,充分發揮試驗基地的帶動示范作用,通過舉辦示范基地觀摩活動,將減肥增效技術向更大規模推廣。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兩會代表們正在積極為它繪制藍圖。萬連步表示,“在政府指導下,金正大集團未來將繼續攜手各方積極開展實干,把這些建言落到實處,讓農民得到實惠,助力鄉村振興這項神圣事業。”

            責任編輯:鮑一凡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