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乎你的收入!這塊“大蛋糕”怎么切?190秒看懂→
經濟學家們喜歡把國民收入總量形容成“蛋糕”,而把收入分配比喻成切“蛋糕”。那這“蛋糕”到底是怎么個切分法呢?別著急,容小編慢慢道來……

首先,參與切“蛋糕”的有三位“先生”,分別是“居民先生”“企業先生”“政府先生”。

以2015年為例,這塊“蛋糕”初次分配時,居民約占61%、企業約占24%、政府約占15%,這些都是居民的工資、企業的利潤以及政府收入等等。

分別比1992年時,居民少了約6%、企業多了約7%、政府少了約1%。
除去再分配以外,
切“蛋糕”這事兒,
我們可以和國際上比較一下。

2009年-2015年的數據顯示,相比國際我國居民的“蛋糕”小了些,企業占比卻又偏高。

著名經濟學家劉克崮,在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大講堂》的演講中指出,我國政府份額大體適中,但是內部結構失衡。
為啥會失衡呢?

原因是地方政府太依賴中央了,并且花了錢以后的效率、效益還不夠高,尤其是行政支出比重較大,比國際都明顯要高!
失衡了咋辦呀?

對政府部門來說,應該是大體穩定、階段性微降。而政府微降,一方面是給居民的“蛋糕”增大,同時給處于經濟低溫期的企業減少些稅費。企業負擔小了,自然干勁兒十足,尤其是生產企業,會增加就業,讓社會、家庭一團和氣。
再聊聊企業占比偏高的問題


企業內部分為金融業、物質生產、制造業三塊。金融在我國的生產總值份額比較高,它可以用自己的“麒麟臂”把“餓貨”攙扶起來。

物質企業是指,油、電、氣、交通、通訊等,規模大收益好,對于生產總值的貢獻穩定,只是提供就業不多。制造業一直在我國的遠景規劃中占著重要地位,但近年來比重卻在下降,制造業想重振雄風,還要請金融兄弟多多提攜!

綜上所述,近年來企業內部結構分化嚴重,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但穩中有降才是王道!
最后,
說說老鐵們最關心的
如何解決居民切得的“蛋糕”略小?

習總書記一再強調,“全面奔小康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所以居民分得的“蛋糕”要增大,這一舉措勢在必行,然后政府再用增大的這部分,扶持中低收入人群,以此來縮小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
責任編輯:賈兆恒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