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脫歐協議二次闖關失敗 歐盟稱英恐“無協議”脫歐

            2019-03-13 07:51: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當地時間12日晚,英國議會以391-242票再次否決了首相特蕾莎?梅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草案,歐盟警示英國恐有“無協議”脫歐風險,13日晚,英國議會將表決是否“無協議”脫歐。

            資料圖:當地時間2月27日,英國“脫歐”日期(3月29日)迫近,“脫歐”前景仍撲朔迷離。英國民眾走上街頭,宣示各自不同的主張。 資料圖:當地時間2月27日,英國“脫歐”日期(3月29日)迫近,“脫歐”前景仍撲朔迷離。英國民眾走上街頭,宣示各自不同的主張。

              票差縮小也難成事 議會將表決是否“無協議”脫歐

              脫歐協議1月15日第一次在議會表決時,以432-202票被否決,差距高達230票。第二次的表決結果,差距雖然縮小至149票,但仍超過100票。

              據報道,首次表決有118名保守黨議員投票反對特蕾莎?梅的脫歐協議草案,此次減少至75人。此外,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DUP)10名議員都投下反對票。3名工黨議員則倒戈投下贊成票。

              聲音沙啞的特雷莎?梅在二次投票結果公布后堅持,這一協議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協議”。她說,她對議會否決脫歐協議感到遺憾,并強調此舉意味著英國必須承擔最終可能無法脫歐的風險。

              她還表示,接下來議員將要決定英國是否選擇在3月29日“無協議”脫歐;若否決“無協議”脫歐,則要決定是否延長里斯本條約第50條。

              根據此前報道,“無協議”脫歐表決將于13日舉行,若遭否決,延遲脫歐表決將于14日開啟。

            資料圖:當地時間1月15日晚,英國議會下院以432票對202票,投票否決了此前英國政府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 資料圖:當地時間1月15日晚,英國議會下院以432票對202票,投票否決了此前英國政府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

              歐盟警示英國有“無協議”脫歐風險

              特蕾莎?梅的脫歐協議二度被否決后,歐盟談判代表巴尼耶表示,歐盟為爭取英國議會通過脫歐協議已經盡力,現在只有英國自己才能解開僵局,在歐盟方面應對英國“無協議”脫歐的準備工作變得越來越重要。

              特蕾莎?梅11日天晚與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會談宣稱,就協議中具有爭議的愛爾蘭邊境“保障措施”取得了“具法律約束力”的保證。她表示,愛爾蘭邊境保障措施絕對不會是一項永久措施,替代性協議將會在2020年底之前到位。

              然而,英國檢察總長柯克斯在他的法律建議中表示,新的脫歐協議內容能夠保障英國在脫歐后,雙方貿易談判陷入僵局的情況下,英國能夠不會“無限期、被迫的”困在邊境保障措施里。

              但他也警告,脫歐后能否達成令人滿意的貿易協議是一個“政治判斷”,因此雙方若是因為難以解決的分歧,而沒有達成協議,英國仍舊有可能遭到歐盟規定約束的“法律危機”。

              下議院脫歐強硬派議員組成的“歐洲研究小組”稍早表示,不會對特蕾莎?梅的脫歐協議投下支持票。

              部分議員對于新協議內容也不太滿意,有議員比喻:“我們期待她從魔術帽里變出一只兔子,但她卻變出了一只倉鼠。”

            責任編輯:孟然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