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兩會報道組
去年以來,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部分民營企業出現困難。在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65%GDP的浙江省,也無例外。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民營企業關乎地方金融體系穩定乃至未來產業發展動能。化解企業債務風險,改善企業融資環境,成為當務之急。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浙江省分局局長殷興山向記者詳解了浙江支持民營經濟的一系列做法。從應對債務危機時“一企一策”的風險化解方案,到支持民企融資時“白名單”制的精準分類措施,金融管理部門在不斷探索中轉變思路,完善引導機制,真正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去年金融管理部門多次提出,對暫時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要區別對待、“一企一策”,分類采取支持處置措施。如何分類處置?浙江省內對盾安集團的債務危機處理,可謂是一個典型樣本。
去年5月,盾安集團的一封求助信,曝光了其流動性風險,資金鏈斷裂一觸即發。一時風聲鶴唳,集團旗下的股票、債券相繼停牌。
“盾安集團在浙江企業里也算是‘好學生’,去年遇到了困難,浙江省委省政府對此是高度重視的。”殷興山指出,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一旦標桿型民營企業發生較大風險,會產生一定的風險外溢性、傳染性,其風險的妥善處置關系到地方經濟的穩健發展,以及市場對民營經濟的信心。
危機出現后,浙江省政府立刻牽頭相關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等,對盾安集團進行“把脈會診”。“會診”結論是,企業的基本面和組織架構基本健康,當前遇到的是流動性風險,而非資不抵債。從經營情況來看,盾安集團旗下兩家上市公司的半年報業績并未受到較大波動。
“之所以出現流動性風險,主要是因為企業前期項目投資產生效益的期限與負債期限不匹配,導致現金流不足以覆蓋到期債務。具體來看,其負債結構的期限安排不合理,短期債務過高;融資結構中,信貸、債券、股權質押等安排也不合理。”殷興山指出。
因此,當務之急是幫助困境中的企業克服暫時的流動性困難。當時,金融機構集體承諾了對盾安集團“不抽貸、不壓貸、不斷貸”,平穩解決即將到期的債券兌付。
短期問題解決后,還要對企業進行中長期的“刮骨療傷”,幫助企業“瘦身健體”恢復正常運作。經盾安債權委員會商議后,將一部分不屬于主營業務的資產進行市場化處置。
經過綜合施策,企業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幫助一些好的企業度過難關,也是幫助金融機構自身解決困難。因為企業的風險不是孤立的,企業風險也會帶來金融風險。”殷興山表示,而且對龍頭企業的救助,有效控制了地方系統性金融風險,也大大提振了當地對民營經濟的信心。
進入2019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沒有變,無效的供給不能支持。所以,接下來要著力于如何真正精準滴灌有效信用。”對于未來深化支持民營經濟的計劃,殷興山已成竹在胸。
在金融管理部門牽頭下,浙江省形成了一套企業分類排摸的監測體系,在此基礎上擬建立“三張名單”——需要幫扶紓困的企業名單、需要支持的優質企業名單、量大面廣經營正常有需要資金的中小微企業名單。“對政府確定的可以重點支持的企業,引導金融機構去按名單挑選,同時監測提示企業風險動態,實現精準幫扶,在一些企業出現困難的時候還是要協調支持。”
責任編輯:陳鑫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