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中證報頭版:企業積極戰科創板 部分港股公司籌劃回歸

            2019-03-13 07:04:5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企業緊鑼密鼓備戰科創板 部分港股公司籌劃回歸

              諸多企業備戰科創板的熱情正在被點燃。近期多家新三板掛牌企業陸續公告計劃申請科創板上市,港股上市企業亦開啟了回歸熱潮,復旦張江已率先表態,另有港股公司已與券商簽署輔導協議,正在積極籌備相關事宜。與此同時,一些A股公司對于分拆旗下子公司登陸科創板也顯現出較大興趣。

              3月12日晚間,新三板公司賽特斯公告稱,將召開股東大會審議《關于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相關事宜的議案》。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表示,擬終止公司發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申請,明確將放棄香港上市,轉投科創板。

              部分港股公司籌劃回歸

              復旦張江3月8日晚間公告,公司擬根據科創板上市的監管要求發行不超過1.2億股A股,在科創板上市交易。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早在2015年,復旦張江就在積極推動回歸A股上市事宜,科創板的推出讓其找到合適的回歸路徑。復旦張江表示,在A股發行上市將有利于提升公司形象,擴充融資渠道,增加公司流動資本以及在資本市場的知名度,加強公司對大型機構投資者及中小投資者的吸引力。相較于上交所主板,在科創板上市更能體現公司的創新及研發能力,契合公司的市場定位及長遠發展目標。

              除了正式“官宣”的復旦張江之外,不少港股上市公司也在積極備戰科創板。比如,昊海生物科技1月底與瑞銀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瑞銀證券成立了項目輔導工作組,具體負責昊海生物科技首次公開發行A股并上市工作的輔導事宜。市場普遍預期,昊海生物科技此次是為登陸科創板而來。

              此外,多家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公司人士透露,未來不排除在完成H股發行后申請科創板上市的可能性。

              轉板和分拆計劃陸續出爐

              在部分港股公司籌劃回A之旅的同時,諸多新三板掛牌企業亦躍躍欲試。據統計,江蘇北人、金達萊、大力電工等公司已先后明確發布相關公告,擬登陸科創板。而先臨三維則公告了擬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并對媒體回復上市目的地為科創板。

              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以市值為中心,設置了五條上市標準。根據聯訊證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師彭海測算和篩選,理論上,符合科創板前四項上市標準的新三板企業共428家,占其總數的4.11%。需要注意的是,其中有320家企業僅符合標準一,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符合標準五的企業有12家,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并滿足相應條件。”排除掉申報主板IPO已受理的企業,保留上市輔導狀態的企業,共8家企業符合要求。其中包括已經公告計劃申報科創板的金達萊,其他如新數網絡、西部超導、圣泉集團正處于上市輔導期。

              與此同時,諸多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公布了參股子公司上市的計劃。如3月4日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表示,將組合浪潮云,推動其業務在科創板上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監管層明確,達到一定規模的上市公司,可以依法分拆其業務獨立、符合條件的子公司在科創板上市。這讓諸多公司關注到了其中的機會,上海一家醫藥類上市公司人士就透露,旗下擁有諸多研發型子公司,之前因為A股分拆上市存在一定障礙,且受限于營收利潤指標,因此多采取掛牌新三板或運作至境外上市的方式,科創板落地之后,不排除分拆至科創板的可能。

              科創板+H股上市模式引關注

              無論是港股企業意欲回歸,還是新三板企業紛紛謀求轉板,抑或上市公司的分拆意圖,都顯示了科創板對企業的吸引力,也從側面凸顯交易所之間對于優質上市資源爭奪的激烈程度。

              以生物醫藥類公司為例,去年港交所設立的生物科技板吸引了一批企業赴港上市,而如今的科創板對于沒有營收的生物醫藥研發型企業設置的門檻是“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40億元,需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在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看來,這一標準雖略高于港交所生物科技板“市值超過15億港元,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已通過一期臨床”的上市標準,但在投行甄選標的實踐中是基本接近的。

              她透露,從近期與企業的交流來看,原先意向登陸港股的公司計劃轉投科創板的案例并不鮮見,“甚至于投行都已準備好發行H股的材料,但看到科創板推進的進度超預期,企業還是希望能夠在科創板上市,或者是先在科創板上市,之后再考慮去香港。”

              對于這些考慮科創板+H股上市模式的企業,梁颕宇分析,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H股內資股無法實現流通,通過這種形式則解決了這一問題。而對于搭建了海外架構的公司而言,由于科創板對紅籌企業的上市標準是“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0億元,或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5億元”,相比之下港交所仍然具備吸引力。此外,更為看重國際業務的公司樂意在香港上市,注重國內政策紅利的公司則傾向于科創板。 

              隨著部分新三板掛牌企業紛紛推出轉板計劃,新三板的未來定位也受到市場關注。3月11日,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表示,科創板推出后,會統籌推進創業板和新三板的改革。

             

            責任編輯:王涵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