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徐諾金:加快推進普惠財政建設

            2019-03-12 17:51:19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上證報訊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行長徐諾金帶來了《關于加快推進普惠財政建設 完善現代財政制度的建議》。

              近幾年,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家治理能力提升,財政在解決公共問題,促進發展,普惠民生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但是,徐諾金指出,由于受多方因素影響,普惠財政的實踐在制度性、規范性、穩定性上離建立現代財政制度還有距離,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是財政普惠性有待加強,社會大眾受益面未全部覆蓋,尚有大量人員游離于社會保障體系之外;二是財政均等性不足,地區間、部門間差異明顯;三是財政民生性支出缺乏制度性保障,標準不統一,人均差異較大;四是財政公共性和執行效率還有提升空間;五是財政支出項目剛性不足,彈性較大。

              為加快推進普惠財政建設,完善現代財政制度,徐諾金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明確政府與市場的職能定位,穩步減少經濟事務支出,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市場關系,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盡可能發揮市場調節作用;推進政府職能轉型,將政府工作重點放在提供基礎公共服務、維護公共秩序和安全、優化企業營商環境等方面;放寬市場準入,逐步提高各相關領域對社會資本的開放度。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省以下機構改革,剝離與行政機關核心職能關聯不大的下級機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推進“放管服”改革,減少行政干預,降低行政運行成本。探索建立以職能、人員為標準的預算經費機制,根據行政機關履行公共職責的范圍和內容建立預算審議和評估機制,向預算要效益。政府內部應承擔決策損失并強化問責,對決策層要終身追責,公職人員的工資、養老待遇也要承擔一定損失。

              二是加強預算管理,強化預算約束,形成多層次、多維度、全方位的預算評價體系。加快預算管理體制改革,完善預算管理的法制建設,在依照法律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預算的科學性、合規性。改革預算的編制,以預算績效評價作為財政預算編制的依據,促進預算指標編制精細化、規范化,在年度預算基礎上穩步形成3-5年中期預算。落實新預算法關于預算信息公開的規定,在預算法實施條例中,對預算信息公開的主體、內容、期限等內容進一步細化,以公開促規范,以規范促發展。建立“以結果引導預算”的預算資金分配機制。將績效評價結果用以改善預算管理,為預算編制提供參考,推動績效管理從事后評價向事前管理延伸,發揮績效目標的先導性作用。形成多層次、多維度、全方位的評價體系,以財政為主導,人大、審計等部門以及第三方機構、社會公眾廣泛參與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建立部門自評、財政綜合評價、績效審計評價、社會評價有機結合的績效評價機制。

              三是加強民生保障類支出的規范性、制度性和穩定性,逐步彌補地區差異,統一規范標準。將民生保障類支出類別、支出形式、變動范圍、影響因素等通過法律的形式予以確定,確保該類支出的規范性。中央根據各地發展情況研究制定政府提供的民生保障類支出相關國家標準,保證居民基本的生存和發展權利在全國范圍內都能得到一致有效的基本保障,各地政府應在中央標準基礎上,根據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制定地區標準,明確財政資源在各項民生保障事業中的具體支出項目和內容。建立民生保障類支出與財政支出或GDP相掛鉤的機制,民生保障類支出項目占財政支出或GDP的比例在3-5年內保持基本穩定,避免出現較大波動,減少支出隨意性,在內部結構分配上增加對經濟發展水平薄弱和人口較多地區的轉移支付,切實平衡區域間的差距。

              四是強化財政對社會保障體系的支持力度,制定科學的社會保障體系發展規劃,穩步實現全覆蓋、無差異。中央層面應制定社會保障體系發展規劃,明確各個時間節點所實現的各類社會保險覆蓋率,最終實現全覆蓋。各地區根據中央的規劃,分解落實各年度應完成的具體目標,如每年新參保人數,保費收繳金額等,并據此測算每年的社會保險費收支缺口及其變化情況,制定財政對社會保險基金的具體補充計劃。中央根據經濟發展情況統籌各地區財政對社會保險費的支持力度,制定相應的保障措施,加強財政對社會保險事業支持的強制性和規范性,對各地區制定的補充計劃進行指導性調整,各地方政府將中央調整后的數額列入當年預算執行。逐步取消基于戶籍管理制度的福利保障政策,使居民享受到的社會保障制度與戶籍相脫鉤,保障城市流動人口在就業、居住、醫療、養老、教育等方面同常駐人口能享受相同的待遇和條件,逐步取消城鄉之間差異。

            責任編輯:賈振飛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