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外資關注信息披露與投資范圍擴充

            2019-03-11 09:12:24     來源:中國證券報

              QFII/RQFII制度修訂結束征求意見 外資關注信息披露與投資范圍擴充

              3月2日,《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及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關于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及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管理辦法〉有關問題的規定(征求意見稿)》(兩項文件以下合稱“征求意見稿”)結束征求意見。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外資機構向監管部門提交的反饋意見主要聚焦在信息披露、同一集團不同子公司申請QFII/RQFII額度程序能否簡化等技術性問題。此外,部分機構期待監管明確外資是否可作為“融出方”參與融資融券。

              信息披露成關注重點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說,信息披露是外資關注的焦點。征求意見稿第十八條、十九條要求,“境外投資者的境內股票投資,應當遵守中國證監會規定的持股比例限制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境外投資者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時,應當合并計算其擁有的同一公司境內上市或掛牌股票和境外上市外資股的權益,并遵守信息披露有關規則。境外投資者應當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規則合并披露一致行動人的相關證券投資信息”。黃王慈明表示,“對于很多外資來說,合并計算同一公司境內上市或掛牌股票和境外上市外資股的權益存在較大困難。我們向監管部門提交了關于這一條目的修改建議。”但她并未透露建議的具體內容。

              她還表示,“若同一集團不同子公司申請及調撥QFII/RQFII使用額度,外資期待在處理申請主體、額度和賬戶主體等各方面提供更大的彈性,令流程更便利。”部分跨國資管機構的不同子公司都有投資中國市場的需求。如果子公司之間申請以及調撥使用QFII/RQFII額度能夠便利化,這將大大方便此類機構在華投資。

              她說,征求意見稿發布之后,外資機構對監管部門簡化程序并進一步推進市場開放表示歡迎。她說,提交的意見都聚焦于技術性層面。她還提到,監管部門在債券通的運行過程中,吸納了外資機構提交的反饋意見,表明了監管推進金融業開放的決心。外資會員參與溝通非常積極,“我們到最后一刻才完成意見征集并提交意見。”

              瑞銀中國證券業務主管房東明接受中國證券報采訪時表示,征求意見稿允許QFII/RQFII參與證券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但目前對于QFII/RQFII能否參與借出股票尚未明確。他表示,外資機構期待能以融出方身份參與融資融券。不過他也說道,多數外資機構此前并未太多參與境內的此類業務,因此有很多問題尚待解答。

              投資范圍擴充獲點贊

              根據征求意見稿,QFII/RQFII可以委托其在境內設立的私募基金提供投資顧問服務,同時QFII/RQFII可投資境內私募基金產品,這意味著它也可以投資其境內獨資子公司發行的私募基金產品,那么,作為獨資子公司的外資私募未來發行產品可能將變得容易,黃王慈明表示。事實上,由于面臨渠道不熟悉、品牌尚在建立中的問題,部分外資私募在募資上面臨難題。

              征求意見稿還擴充了QFII/RQFII的可投資范圍。據悉,外資對這一條非常感興趣。房東明接受中國證券報采訪時曾表示,缺少對沖工具是外資投資A股的一大障礙。“外資非常歡迎監管方面將衍生品納入QFII/RQFII可投資范圍。”他說。

              房利明表示,若開放QFII/RQFII參與融資融券,外資“加杠桿”將變得方便。例如,海外投資機構在投資境內私募基金時,若投資的是波動率低的權益產品或者類固收產品,通常會加2倍杠桿。開放融資融券后,外資機構在投資境內私募基金產品時,就可以加杠桿。

              除了加杠桿,開放融資融券還能提升外資的資金使用效率。房東利明表示,目前全球股票市場基本實行T+2交收制,即若周一發生交易,則資金在周三交收,當外資賣了其他地區的股票后,要等到T+2日資金才能到賬,期間可能出現無錢買A股的技術性問題,若可以從券商融資后,則不用等資金到賬就可“借錢”在中國市場投資。

            責任編輯:陶然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