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財政部規范PPP:支出占比超5%地區不得新上付費項目

            2019-03-09 07:55:28     來源:上海證券報

              財政部規范PPP:財政支出占比超5%地區不得新上付費項目

              ⊙記者 李苑 ○編輯 邱江

              備受市場關注的PPP規范文件終于出臺。日前下發的《財政部關于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規范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明確了規范的PPP項目應當具備的條件。同時,提出財政支出責任占比超過5%的地區,不得新上政府付費項目等要求。

              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唐川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中多項措施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所談及的“合理擴大有效投資”以及“創新項目融資方式”的前提條件,也是即將大面積推廣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進的重要參考依據。

              近年來,PPP在穩增長、促改革、惠民生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超出自身財力、固化政府支出責任、泛化運用范圍等問題。《意見》要求嚴格監管,堅持必要、可承受的財政投入原則,審慎科學決策,健全財政支出責任監測和風險預警機制,防止政府支出責任過多,過重加大財政支出壓力,切實防控假借PPP名義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

              《意見》明確,規范的PPP項目應當符合以下條件:屬于公共服務領域的公益性項目,合作期限原則上在10年以上,按規定履行物有所值評價、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程序;社會資本負責項目投資、建設、運營并承擔相應風險,政府承擔政策、法律等風險;建立完全與項目產出績效相掛鉤的付費機制,不得通過降低考核標準等方式,提前鎖定、固化政府支出責任等。

              在符合上述條件的同時,《意見》對于新上政府付費項目也規定了要求。比如,財政支出責任占比超過5%的地區,不得新上政府付費項目。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污水和垃圾處理等依照收支兩條線管理、表現為政府付費形式的PPP項目除外;新簽約項目不得從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PPP項目運營補貼支出。建立PPP項目支出責任預警機制,對財政支出責任占比超過7%的地區進行風險提示,對超過10%的地區嚴禁新項目入庫。

              “《意見》并未限制開展政府付費項目,只是條件更嚴格,若當地PPP財政支出責任占比在5%之內,仍然可以進行。對于污水和垃圾項目,沒有列入政府付費項目,與財政部以前出臺的政策實現了對接。”大岳咨詢董事長金永祥對上證報記者表示。

              金永祥建議,隨著越來越多的PPP項目進入實施階段,對實施影響較大的細節問題也應引起重視,需要實施機構在實踐中逐步規范。比如,建設期利潤過高和運營期利潤過低且用建設期利潤保障財務投資人回報、監管不到位造成很多項目總投資大大超出項目預算等。

              《意見》還列出了實施規范的PPP項目“負面清單”。比如,屬于本級政府所屬的各類融資平臺公司、融資平臺公司參股并能對其經營活動構成實質性影響的國有企業作為社會資本參與本級PPP項目的,應在限期內進行整改。無法整改或逾期整改不到位的,已入庫項目應當予以清退。涉及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依法依規提請有關部門予以問責和妥善處置。

              在唐川看來,因PPP提出的核心目的是促進地區城鎮化穩定發展,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優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品質,所以《通知》特別關注了法律合規性、財務合規性、財政合規性、立項必要性等基本問題,并提出了政策、金融對PPP發展的保障機制,以使PPP項目能夠依托于市場并借由社會資本方的專業能力健康、持續運營,進而真正做到物有所值。

            責任編輯:孫劍嵩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