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2月CPI今日出爐,漲幅或連續三月處“1時代”

            2019-03-09 04:06:30     來源:中新經緯

              2月CPI今日出爐,漲幅或連續三月處“1時代”

              來源: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9日電 (董文博)北京時間3月9日,國家統計局將公布2019年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市場普遍預計,2月份CPI同比漲幅或將連續三個月處于“1時代”。

              預測平均值1.3%

              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開年首月CPI同比上漲1.7%,是繼2018年12月份1.9%的同比漲幅后,連續第二個月處于“1時代”。

              對于即將揭曉的2月份CPI,多家機構認為將繼續處于“1時代”,并相較于1月份小幅回落。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8日,21家機構對2月份CPI同比漲幅的預測平均值為1.3%。其中,預測最高值為1.6%,華創證券、華泰證券、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均持此觀點。

              新時代證券潘向東團隊分析指出,受油價暴跌與豬肉價格影響,CPI同比增速自2018年四季度以來不斷下降。2月(截至 2月 22日)蔬菜、水果、原油價格環比增速上升,豬肉價格環比增速下降,考慮到春節期間服務價格季節性上漲,預計2月CPI環比增速繼續上升,但由于高基數,CPI同比增速或小幅下降至1.6%。

              東北證券李勇團隊認為,2月鮮菜價格環比保持最大的上行幅度,根據農業農村部批發價格指數顯示,鮮菜增速為6.22%,春節假期影響導致旅游分項也有所回升。因此,綜合來看2月CPI環比增速有所回升,但同比增速依舊較低,經模型測算預計當月CPI同比將降至1.0%。

              此外,還有兩家機構認為2月CPI同比漲幅將低于1%,其中上海證券的預測值為0.7%,低于其余20家機構公布的預測值。

              上海證券表示,2月份,由于前期通脹數據回落和經濟困難情緒上升,通脹預期已基本消退。消費品價格的季節性波動規律作用下,通脹壓力減緩的趨勢仍將持續,在基數效應影響下,預計2月份CPI同比將顯著下行至0.7%。

              該機構還強調,當前的特殊因素是,豬肉價格受疫情影響,短期供應成爆發性增長,使得豬肉短期價格走勢出現與往年不同的走勢,即供大于求帶來的價格下行作用超過了春節因素帶來的價格上漲作用。

              全年怎么走?

              2019年全年CPI將如何走?對此,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此前公開表示,“今年物價溫和上漲還是可以預期的”。寧吉喆稱,影響CPI最關鍵是供求因素,而“我們的農產品供給是充足的,糧食產量穩定,多種經營模式不斷發展,有豐富的農產品供給”。

              中信建投預計,今年CPI同比增速均值與2018年基本持平,約為2.2%,豬肉與油價可能是影響增速最重要的兩個項目;從趨勢來看,二季度CPI同比增速較高,下半年則會有所回落。

              東北證券表示,CPI食品項為主要引導分項,其中豬肉價格為食品項中主要波動項。預計整體的通脹水平在2019年4、5月達到峰值點。根據擬合的數值顯示,2019年CPI于4月達到峰值2.29%,之后開始回落。

              通脹方面,華泰證券指出,根據測算結果,悲觀情景下,2019年CPI同比在7月與12月存在明顯壓力,觸及3%的政府通脹率目標紅線;中性情景下,年內CPI同比中樞在2.3%左右,4月、7月、12月是年內高點,但整體仍處在溫和通脹區間;樂觀情景下,年內CPI同比中樞在2%左右,4月、12月是年內高點。三種情景下,2019年四季度通脹均出現快速上行風險,2020年上半年通脹壓力或更凸顯

              國盛證券則認為,在高基數下,2月CPI有望成為全年低點,3月至6月可能走高至2.5%-2.8%甚至更高,下半年整體回落。

            責任編輯:張國帥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