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誠信乃處世之寶,信用是立身之本

            2019-03-05 16:30:33     來源:海外網

            據國家發改委,2月份,我國有11萬余人進入失信黑名單。其中,585人被限制坐火車,952人被限制坐飛機。這些失信行為,主要涉及在動車上吸煙,堵塞、強占、沖擊值機柜臺、安檢通道等。(3月5日,人民日報)

            “民無信不立”,信用“拉黑”者,將處處受限,不只是出行,包括就業、消費、投資、榮譽評選等,都將受到影響。

            有人說,誠信是公民的第二張“身份證”,被納入信用黑名單的人,內心是難受的。因為作為社會人,必然要和群體交往,必須靠誠信來聯系心志、贏得理解、獲得支持。

            對每個社會成員而言,誠信乃處世之寶,信用是立身之本。誠信是個體道德的基石、人格修煉的起點,一個人應以求真務實的原則指導行動,以知行合一的態度對待工作。這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關鍵,也是一切事業得以成功的保證。如曾國藩一生為官為將,唯以一“誠”字取勝,強調“誠”必須發自內心,他稱作是“血誠”。

            任何時候,人們都推崇講誠信的人。漢朝人季布,以真誠守信著稱于世。時人諺云:“得黃金百金,不如得季布一諾”。意思是說,季布說出的一句話,比金子還要貴重。歷經時代變遷,誠信美德不僅承載著道德要求,也蘊含著時代精神,且具有約束、規范和調節功能。所以,中央提出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正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

            講誠信好,一旦失信,生存空間將受到壓縮。2月25日,國家衛健委對193名嚴重危害正常醫療秩序失信行為人的信息,經過全國信用平臺,推送給參與懲戒的部門,共同落實聯合懲戒措施。失信者,將進入“大數據”系統,信用“拉黑”,就沒有辦法突破看似無形的信用邊界,必然付出沉重的代價。

            “一處失信處處受限”。你必須明白,保護好自己的信用是天大的事。信用交易成本過高,必將帶來的經濟文化社會損失,而良好的信用,才能使社會運行順暢。

            “萬善之首必曰信”。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讓我們珍惜自身信用,揣好誠信這張做人的“身份證”,做時代新風尚的踐行者。(殷岳)


            責編:季冉冉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