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減稅近2萬億背后的壓力與動力

            2019-03-05 16:11:53     來源:海外網

            2018-12-2433_副本.jpg

            資料圖(圖源:視覺中國)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的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9年將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預計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

            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列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首要位置后,外界對“更大規模”充滿想象。應該說,近2萬億這個數字符合外界對“更大規模”的預期。

            減稅近2萬億的動力,來自于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內在需求。減稅是最直接、見效最快的宏觀調控政策,但減稅要達到預期效果,必須要形成規模,不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零碎敲打”。同時,減稅效果有隨時間遞減的規律,同樣的減稅政策第一年效果顯著,第二年效果就會減小。這都對保持減稅政策的力度提出了要求。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看,2019年政府將出臺更多更有力的新舉措。例如,深化增值稅改革,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減稅力度之大超出預期。此外,《政府工作報告》關于“各地在征收體制改革過程中不得采取增加小微企業實際繳費負擔的做法,不得自行對歷史欠費進行集中清繳”的承諾,更是讓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

            在2018年1.3萬億的減稅基礎上要再減掉近7000億,顯然不會是個輕松任務,必然會給各級財政帶來很大壓力。減少減稅對財政收入影響的方法通常有兩個,一是增加財政赤字,二是減少財政支出。相較增加財政赤字,如何減少財政支出真正考驗政府治理水平。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為支持企業減負,各級政府要過緊日子,中央財政一般性支出壓減5%以上、“三公”經費再壓減3%左右。對過緊日子的挑戰和困難,《政府工作報告》有充分預估,并做出了“困難再多也一定要把這件大事辦成辦好”的堅定承諾。這不僅是實現財政政策完整性的必由之路,也能夠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和財政體制改革,取得一箭雙雕的效果。

            隨著2019年減稅降費落實到位,相信將進一步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海外網評論員 孟慶川)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責編:孟慶川、毛莉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