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認識宇宙就是認識自己

            2019-03-05 14:00:26     來源:海外網

            rmrb2019030520p7_b.jpg

            很早以前讀到過一句話:天文學幫你擴展空間坐標系,歷史幫你擴展時間坐標系;一個人的坐標系有多大,見識才能有多廣。

            每個人都應多了解一點關于宇宙的知識。這本《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是我近年來讀過最好的描述宇宙的書。這本書上市僅一年就暢銷上百萬冊,還獲得了亞馬遜科學類年度好書、《紐約時報》非虛構暢銷榜榜首等一系列獎項。作者尼爾·泰森是一名天體物理學家,更是“科普達人”,被譽為卡爾·薩根的接班人。

            泰森有一種天分,能夠將任何復雜的知識變得簡單有趣。從各章節的標題就可窺見一斑——

            《關于球形這回事兒》,描述了引力對天體形狀的塑造,從火星的兩顆衛星為什么長得像大土豆,到珠穆朗瑪峰為什么不可能變得更高。《要有光》,講述光子如何一步步“降溫”,最終成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使宇宙從誕生之初“一團不透明的濃湯”,變成如今可觀測的模樣。《元素周期表里的宇宙》,將一個個枯燥的化學元素描繪得妙趣橫生,仿佛小說里一個個性格鮮明的角色:硅和碳在創造分子組合上的競爭,決定了科幻小說家對外星人的無窮想象;銥是元素家族里體重最大的三個成員之一,也是“小行星撞地球導致恐龍滅絕假說”的重要證據……

            有讀者評價說,這本書唯一的缺點就是真的太短了,讀完之后可以體會到“意猶未盡的最高級”。

            更打動我的,則是書中的人文主義關懷。泰森指出,人類并非時間和空間的主人,而是一個偉大宇宙存在鏈的參與者,“我們不只是生活在宇宙之中,宇宙就存在于我們的身體之中。”正如書封所說,認識宇宙,就是重新認識自己。(周飛亞)

            (《 人民日報 》2019年03月05日 20版)

            責編:張嘉誠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