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法媒:"利他林"濫用情況愈發嚴重 學生服用以提高成績

            2019-03-05 12:08:46     來源:海外網

            604002356.jpg

            (圖:《巴黎人報》)

            海外網3月5日電 日前,法國醫學專家警告說,兒童在治療注意力缺陷和多動癥方面,對“利他林”(Ritaline)藥物的濫用情況越來越嚴重。

            據《巴黎人報》報道,在最新出版的醫學專業期刊《Homo Drogus》中,法國精神分析學家、艾克斯-馬賽大學名譽教授羅蘭·戈里對兒童的藥物濫用情況進行抨擊,“有時孩子們過度興奮,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就被診斷為‘多動癥’,好像吃一顆小小的藥丸就能解決問題,而實際上他們可能只是好動或心不在焉。”法語醫學月刊《處方》(Prescrire)上期也曾提出同一觀點。

            其結果是,以“利他林”為主要活性成分的“哌甲酯”處方藥(又被稱為“兒童可卡因”)銷量飆升。根據法國國家醫藥和保健品安全局(ANSM)2017年的報告,此類藥物1996年售出2.6萬箱,而2005年的銷量為22萬箱,2014年超過60萬箱。到2018年,盡管夏季之前出現了庫存短缺,但仍有62.7767萬箱已上市。

            羅蘭·戈里指責說,“這種藥物在化學上消除了兒童的‘怪異行為’,但這些行為并非都是‘病態’,遠非如此。”他表示,對于兒童的過度興奮或焦躁狀況應進行個案具體分析,同時深入了解其癥狀來源,比如或許是電腦或手機的影響。他同時指出,利他林濫用可能產生藥物依賴,并導致心血管和神經心理方面的副作用。

            這篇分析文章的合著者、《Homo Drogus》雜志記者埃萊娜·菲涅耳表示,利他林作為藥物可以提高患者的注意力,服用后變得更加專注,“對于確診的患者來說,確實有服用利他林的必要,但醫生們的處方開得太快了。”

            此外,利他林經常被學生群體濫用,借此提高學習成績。在美國,根據南卡羅萊納大學的一項研究,17%的學生服用過利他林。他們繞過醫生,從校園和朋友圈子里獲得這種藥物。而法國自2012年10月3日起,衛生部已就學生濫用或誤用利他林現象作出風險警告。

            巴黎拉布阿謝爾綜合醫院、圣路易斯醫院、費爾南多·維達爾醫院的精神病學和成癮醫學部門負責人弗蘭克·貝利維爾指出,藥物風險需警惕,但對于注意力障礙類疾病也不可低估,此類疾病不僅發生于兒童群體,醫生們必須通過一系列較為復雜的檢驗來作出準確診斷。(海外網-法國-魯佳)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責編:李萌、徐亦超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