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為養老“資金池”引源頭活水

            2019-03-05 09:24:34     來源:海外網

            老有所養,養老金是基礎。“中國現代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兩大險種,已實現各類群體全覆蓋,參保人數達9.42億人。”山東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劉興云代表說,到2018年,國家已連續14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

            受人口老齡化加快、人口流動提速等因素綜合影響,近年來部分地區養老金收支矛盾顯現。為提高全國養老金抗風險能力,2018年7月起,我國實施養老保險金中央調劑制度,調劑比例從3%起步,未來將逐步提高。劉興云代表說,盡管近年來山東基金收支壓力較大,但仍積極籌措資金。去年向中央上繳調劑金39.4億元,今年還將增加貢獻額度。

            實施養老保險改革之初,大量中老年職工直接享受社會保障待遇,沒有繳費但視同繳費,并可領取養老金,形成一筆“轉制成本”。2017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國有股權劃轉社保基金的實施方案,截至2018年底已有18家央企完成劃轉,金額達750億元。北京大學保險學系主任鄭偉認為,下一步,應制定如何以股權分紅彌補養老基金缺口等實施細則,“把這筆錢收好、用妥,切實發揮國有資本對社會保險基金的補充作用,有效應對未來人口老齡化高峰的到來。”

            “為養老‘資金池’引源頭活水,未來還應繼續拓寬籌資渠道。”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鐘茂初委員建議,未來可考慮將國有土地轉讓收入、國有自然資源使用收益、具有長期穩定稅源的稅收等,按一定比例劃轉養老保險基金。“各種社會保障之間應建立‘聯動’關系、發揮‘互助’作用,比如住房公積金制度在基本完成歷史使命的情形下,可以考慮轉化為社會保險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

            提高養老基金使用效率,需要建立激勵適度、約束有力、良性互動的制度體系。劉興云代表認為,應進一步調整完善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系數、繳費基數等計算辦法,進一步調動參保繳費積極性。同時合理劃分各級政府事權與支出責任,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統收統支,在更大范圍內增強基金互濟性和抗風險能力。

            讓居民養老金這個“雪球”越滾越大,確保養老基金保值增值,須政府和市場兩只手協同發力。鐘茂初委員認為,未來應著力提高養老保險基金的收益率。“鑒于養老保險基金是長期穩定的巨額資金,金融機構應通過協議方式,給予養老金類存款較高利率。”

            “養老金是長期優質資金,在確保安全、穩健運行的前提下,可以拓寬其投資渠道。”鄭偉說。(記者 李心萍 王 浩 韓 鑫 王 沛)

            (稿件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

            《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05日   11 版)

            責編:紀愛玲、張嘉誠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