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蔡英文,抱美日大腿小心引火燒身

            2019-03-05 07:38:38     來源:海外網

            捕獲.PNG

            資料圖

            這幾天,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不斷在國際媒體上刷“存在感”。

            在接受美國媒體CNN采訪時,拋出所謂“大陸對臺軍事威脅越來越大”,僅僅過了10天,蔡英文又接受了日本右翼媒體《產經新聞》專訪,并宣稱希望與日本政府直接進行“臺日安保對話”。兩岸輿論登時激起一片斥責之聲。

            且不提臺灣與日本是否能直接進行官方對話,因為這個問題沒有討論的必要。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這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事實,日本不可能明目張膽違反“一個中國”政策,實際上日本方面已經明確回復“不考慮”,蔡英文已經被“打臉”。光就分析蔡英文拋出這個話題的動機而言,細細一想便可得知,她并不是真正在關心臺灣安定和平與民眾福祉,而是在借此謀取政治利益。

            縱觀過去,奉行“臺獨”黨綱的民進黨對抗大陸主要靠兩招。一是煽動島內民粹,大肆散播“大陸威脅論”,煽動臺灣民眾“仇中”“恐中”,搞“去中國化”。二是挾洋自重,最大限度地鼓動美國為他們的激進大陸政策站臺,同時勾結日本力量,達成“美日臺同盟”,夢想實現“臺獨”。蔡英文當局也不例外。

            然而,去年底的“九合一”選舉結果讓民進黨一干人等看傻了眼。高喊“‘臺獨’比梅毒還可怕”、“‘九二共識’是兩岸關系定海神針”的韓國瑜以絕對優勢當選高雄市市長,民進黨在縣市長、地方議會議長選舉和后來的“立委”補選中都輸到“脫褲子”。臺灣洶洶民意把民進黨掃下臺,說明在島內操弄兩岸對抗的老路已經走不通了。

            可是,蔡英文還想尋求2020年的連任呢。眼看認同“九二共識”的臺灣民眾越來越多,連韓國瑜的網絡聲勢都比自己高出許多,怎么辦?孤注一擲的蔡英文,便把更多賭注下到了“挾洋自重”的算盤里。借美國媒體說出“臺灣面臨獨立存在,安全、經濟繁榮的挑戰”,借日本媒體說出“中國大陸威脅日益增高”,其實都是她在扮演“為民甘做‘抗中先鋒’”的角色,并希望激起民憤,爭取政治同情與支持。

            這樣的做法,有效果嗎?反正臺灣民眾的感覺都是“不可理喻”。臺灣網友寫道,真有事情發生,死傷的可是無辜的民眾。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應該避免戰爭,爭取兩岸和平發展,而不是挑起戰爭。民進黨當局倚靠外力、挑釁大陸制造對抗,爭取政治利益,大不可取。前臺北縣長周錫瑋看完CNN對蔡英文的專訪后,也在其臉書直播中痛斥,這完全是向美國示好,告訴美國人臺灣可以牽制大陸,是在向美國搖尾乞憐。

            做出這樣的舉動,說明蔡英文當局始終沒有看清國際大勢。隨著中國大陸實力不斷增強,中美關系和中日關系對美日而言越來越重要。打臺灣這張牌,他們不得不三思而后行。同煽動島內民粹一樣,“挾洋自重”也沒有什么折騰空間,最終反而會引火燒身。國臺辦發言人日前評論說,蔡英文當局“為了撈取一點可憐的選舉私利,不惜把臺海和平和臺灣同胞的福祉推到危險的邊緣”。警言猶在耳,挾洋自重、破壞臺海和平穩定,必將自食惡果。

            臺灣民眾想得明白。臺灣與大陸,從來都是唇齒相依的“命運共同體”。臺灣的主流民意,一直都是兩岸和平發展。韓國瑜上任后,高雄農漁產品與水果銷到大陸,成果顯著,基層農漁民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笑得合不攏嘴。再反觀蔡英文的偏激言論,正如臺灣媒體《風傳媒》所說:“‘抗中引戰’與‘拼經濟’,何者更愛臺灣,還需要多費唇舌嗎?”(文/雷蕾)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關注“港臺腔”微信公號,瀏覽更多精彩內容。


            責編:李鵬宇、牛寧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