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新機遇 海外僑胞展宏圖

            2019-03-05 06:07:51     來源:海外網

            3月3日,列席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海外僑胞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前合影留念。  徐靜波攝

            3月的北京沐浴春光,有“聲”有“色”。3月3日、3月5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相繼拉開帷幕,聚焦世界目光。

            在人民大會堂里,除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外,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備受關注,他們是來自世界各地的40位列席全國政協會議的海外僑胞代表。襄盛舉,議國是,身臨其境參與中國民主政治盛會,海外僑胞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紛紛表示,開放自信的中國驚艷世界,繁榮發展的中國機會遍地。新時代、新機遇,華僑華人大有可為。

            學報告 深刻理解專門協商

            3月4日,海外僑胞代表齊聚一堂,討論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常委會工作報告,現場氣氛熱烈。

            “報告內容很務實。”美國華人企業家聯合會會長施乾平注意到,報告提出,要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圍繞加強薄弱環節、改進不足之處,把質量導向鮮明樹立起來,推動政協工作從注重“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轉變。這對政協委員建言資政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注重協商和履職實效。

            “有幸現場聆聽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增進了我對人民政協所發揮作用的了解。報告中,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的部分讓我印象很深。”美國紐約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馬粵表示,過去一年來,全國政協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脫貧等國家采取的重大舉措中,均發揮了積極作用。

            馬粵表示,報告還提到了委員們通過運用移動履職、遠程協商、網絡會議等新興科技進行工作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很受鼓舞。

            “人民政協為人民”,施乾平表示,報告強調履職為民,助推民生改善和社會發展。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著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開展協商議政、民主監督,運用各種民主協商方式,匯聚真知灼見,助推改善民生,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阿聯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陳志祥注意到,為落實中共中央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策部署,中國政協優化專委會設置,增設農業和農村委員會。

            “報告以心交心、凝聚人心。”荷蘭全荷華人社團聯合會主席季增斌表示,報告指出,要廣泛團結海外僑胞,維護僑胞合法權益,關切深遠,讓所有海外華僑華人都備感溫暖。

            “實實在在的參與感。”加拿大多倫多華人團體聯合總會主席林性勇和在座的海外僑胞分享到,海外僑胞有機會列席全國政協會議,見證中國民主進程,備感榮耀。

            陳志祥說,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協也將迎來70華誕。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中國政協任重道遠,使命光榮,察真情、出實招、聚共識,一定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動力。

            話開放 樂見中國走向世界

            提及此次回國參會的感受,海外僑胞代表說的最多的是“開放”。

            “兩會展現了最美的中國開放姿態。世界想要了解中國,兩會是最佳機會,而中國政府不吝提供這樣的機會,包容大氣的胸懷由此可見一斑。”在林性勇看來,近年來,每年都有海外僑胞代表列席全國政協會議、旁聽人大代表會議,還會邀請大量的外國媒體記者現場報道兩會,正是中國不斷擴大開放的真實寫照。

            林性勇的話在列席全國政協會議的僑胞代表中引發強烈共鳴。

            “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和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去年中國的四大主場外交活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五大洲,出席了眾多國際活動,提出了中國主張,發出了中國聲音。”談及過去一年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表現,陳志祥如數家珍,嘖嘖稱贊。

            而令陳志祥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習近平主席對阿聯酋進行國事訪問,當主席乘坐的專機進入阿聯酋領空時,阿聯酋空軍12架戰機升空護航。“這讓我們阿聯酋所有華僑華人都備感自豪。阿聯酋對中國國家元首的高規格禮遇,是對中國日益強大的國際影響力的重視。”他說,中國的朋友圈正在不斷擴大。

            “開放源于自信,源于真誠,源于中國愿意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施乾平認為,40年來,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了巨大發展。去年,中國經濟總量突破90萬億元大關,穩居世界第二;同比增長6.6%,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越來越讓全球受益,更多國家和跨國企業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

            “中國開放給世界帶來實實在在的利好,世界當然歡迎敞開胸懷的中國。”季增斌表示,“在荷蘭,很多當地人都知道中國的‘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在歐洲大受歡迎,也得到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支持,成為最受世界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之一。”

            季增斌認為,“一帶一路”之所以取得成功,根本在于它響應了沿線各國加強互利合作的迫切愿望,不僅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這些開放包容的理念,而且通過一大批重點項目落地見效,切實促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極大地帶動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的發展。

            “繁榮強大的中國是華僑華人最好的靠山,我們樂見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馬粵說,中國今天的發展成績來之不易。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可謂是中華民族命運的重要歷史轉折點。經過70年的發展建設,中國徹底改變了貧窮、落后、封閉、混亂的舊面貌,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其中有無數人的共同努力和奉獻,也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

            忙轉型 緊跟中國發展步伐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海外華商開始‘兩頭跑’,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大家都知道機遇在中國。”在中美都有企業的施乾平深有感觸。在工業打印機制造行業經營多年,2002年出國發展的他,10多年來,見證了中國工業打印機制造技術的迅猛發展。同時,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讓他毅然決定把事業的重點轉移到國內。

            “對中國感興趣的遠不止華僑華人,很多國外的企業也想分享中國市場的紅利,我自然就當起了牽線人。”作為美國華人企業家聯合會會長,施乾平表示,緊跟中國發展步伐,就不會錯失良機。

            “在搶抓機遇方面,華僑華人的優勢毋庸置疑。”季增斌表示,熟悉住在國和中國的語言文化、市場環境、法律制度,掌握著豐富的人脈資源,華僑華人是天然的橋梁。新時期,華僑華人可以大顯身手。

            “隨著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華僑華人也面臨著角色轉變的選擇。”馬粵有自己的思考,改革開放初期,是華僑華人率先行動起來,義無反顧地帶著資金、技術回到國內。”中國的發展也讓廣大華商獲益多多。

            馬粵說,當前,中國正在進入經濟轉型新階段,華僑華人也跟隨中國發展的步伐,走在轉型路上。(記者 賈平凡)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3月05日   第 07 版)

            責編:趙寬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