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復旦金融科技與大數據高峰論壇舉行

            2019-03-04 15:57:01     來源:海外網

            微信圖片_20190304153345.jpg

            微信圖片_20190304153350.jpg

            2019年3月1日,復旦金融科技與大數據高峰論壇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成功舉辦。此次論壇由中國人民銀行復旦大學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研究中心主辦,聯合陸家嘴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信用卡》雜志與陸想匯作為合作伙伴,匯聚監管、商業銀行、金融科技領軍企業等行業領袖,共同探討金融科技發展趨勢。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教授,上海市信息中心副主任馬梅,螞蟻金服集團副總裁俞勝法校友,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校友,銀聯商務有限公司副總裁謝群松,微眾銀行人工智能部副總經理陳天健,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秘書長趙海校友,廣州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助理葛曉忠,達觀數據創始人兼CEO陳運文校友等作為嘉賓出席論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副教授、中國人民銀行復旦大學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研究中心秘書長褚榮偉主持論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教授、副系主任徐云杰主持圓桌討論。

            論壇伊始,陸雄文院長和馬梅主任先后發表致辭,陸雄文院長回顧了復旦管院的發展歷程,談到了商學院承擔更多社會責任、面向未來科技、研究與實踐相結合的三大發展趨勢。馬梅主任也提到了將金融與科技深度結合,變革金融生產方式,提升總體社會效應的重要性。

            俞勝法從全球的科技金融、螞蟻金服的科技金融實踐及科技金融發展趨勢三方面分享了關于科技創新與金融服務的見解。他提到,螞蟻金服基于互聯網的場景融合,為用戶提供多元化的平臺服務,并且嘗試建立以芝麻信用為代表的新型信用體系,打造一個合作共贏、開放的平臺。從全球來看,科技金融最早的切入點就是用戶體驗和科技,目前螞蟻金服已并非僅僅作為一家金融企業,更是定位于科技公司。他認為,科技金融作為促進普惠金融最有效的途徑,將對未來社會產生巨大影響,將科技型企業的科技能力與傳統金融機構的能力、用戶、場景資源相互融合,是科技金融發展的有效途徑。

            隨后,沈建光帶來了主題為“科技與數據——金融科技新機遇”的演講。他從產業革命談起,產業革命是數字科技發展的宏觀背景,通過產業和科技的無界融合,推動產業互聯網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最終降低產業成本,提高用戶體驗,提升產業模式。產業數字化路徑的核心點在于共建,即進行數字科技與產業結構的無縫聯合,實現精準預測。他分享了京東集團在資管、智慧城市、智慧農牧業等領域的數字科技成果,并指出了經濟學家在產業數字化過程中需要扮演的機制設計、產業組織、數據科學、公共政策研究者等不同角色。

            謝群松分享了銀聯商務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實踐與探索,重點分析了銀聯商務作為傳統金融服務企業,在金融科技領域的轉型實踐。他提到,隨著移動互聯網業務的興起,銀聯商務從收單機構轉型為綜合支付和信息服務商,目前為止已經形成較完善的2B數據網絡,業務覆蓋支付、金融、數據、營銷、國際、增值六大板塊。未來銀聯商務將圍繞著打造國際一流的綜合支付和信息提供商的戰略愿景,著力于綜合化、智能化、開放化轉型。

            最后,陳天健帶來了關于“數據孤島的形成和解決思路”的主題演講,他指出,數據孤島形成的機理在于數據的兩重特性,數據可以無限復制,同時其價值嚴重依賴于業務場景這一要素。數據本身所具有的巨大風險和收益的不確定,使得數據封閉往往成為最優博弈決策的選擇,在此之下,連接數據孤島就具有重要意義。陳天健先生提出,連接數據孤島需要一改之前“讓數據找應用”的思路,考慮“讓應用找數據”,進行聯邦遷移學習,在保護機密和隱私的前提下,各個市場的合作方與數據控制者進行合作,共建模型。

            圓桌討論環節,在徐云杰教授主持下,趙海、葛曉忠、陳運文等嘉賓就未來十年內金融科技最具潛力的風口、國內金融科技發展的最大制約、中國金融科技的顯著特點等話題展開討論并與現場觀眾進行互動。葛曉忠認為,未來十年整個金融科技將由2C逐步向2B端轉移,智能決策與智能運營兩個領域在未來具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趙海提出,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在創新方面的迭代效率過低,最大的約束是人才,需要營銷人才和產品設計研發人才的注入。陳運文認為,中國科技金融擁有龐大的業務領域,同時,獨特的語言文字環境與良好的應用土壤,為中國金融科技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段玉娜)

            (文中圖片由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提供)

            責編:張嘉誠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