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農村消費升級:張近東2019年兩會建言“正品下鄉”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4日電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80987億元,比上年增長9.0%。同時,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0.1%,連續七年超過城鎮消費增速。不久前,發改委等十部門出臺了刺激消費的相關政策,重點提出“促進農村消費提質升級,拉動城鄉消費聯動發展”,這預示著第二輪“家電下鄉”即將來臨。
在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看來,激活農村市場、加大補貼力度,必將有效擴大內需,全面拉動消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因此,在2019年“兩會”建議中,張近東提出,增加下鄉產品多樣性,利用互聯網工具精準落地消費補貼,同時加強農村消費者權益保護,促進農村品質消費升級。

增加下鄉產品多樣性 滿足農村多元化消費需求
集中在2008年—2012年間的第一輪“家電下鄉”產品主要局限在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常規家電產品,種類相對有限。如今,隨著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農民人均收入不斷提高,多元多層、多功能的消費升級趨勢在農村地區也愈發明顯。同時,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到12124元,增長10.7%,農民消費意愿也不斷提升。

因此,張近東建議,除家電產品之外,可增加汽車、教育、休閑娛樂、母嬰美妝等方面的產品,拓寬下鄉產品的范疇、增加多樣性,持續把更多中高端產品和優質的服務帶到低線市場,滿足農村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利用互聯網工具精準落地消費補貼
在上一輪“家電下鄉”實施過程中,國家在4年左右時間內累計投入補貼近900億元,銷售家電產品2.93億臺,實現銷售額7071億元,有效拉動了鄉村消費。然而,其中存在著補貼兌付手續繁瑣、實施效率較低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消費和企業參與的積極性。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近日發布的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38.4%,全國行政村通光纖比例達到96%,貧困村通寬帶比例超過94%,互聯網在農村進一步普及。對此,張近東認為,在新一輪的消費促進實施過程中,可充分利用互聯網方式,通過網上自主申請、發放電子券等信息化手段優化補貼發放方式,精準落地消費補貼,提升補貼效果。
推動“正品”和優質服務下鄉 助力農村品質消費
近年來,電子商務在農村地區蓬勃發展,積極推動了農村消費市場的發展。但“低價又低質”現象時有發生,大量假冒偽劣產品泛濫,嚴重威脅農村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也極大阻礙農村消費市場的升級發展。
對此,張近東建議,完善相關監管政策,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嚴厲打擊不法商家假冒偽劣的生產與銷售行為,保障消費者利益,維護市場健康。同時,鼓勵推廣優質產品與服務“下鄉”,給農村消費者提供充足的正品好貨,營造品質消費良性環境,讓消費者放心消費、安心消費。
責任編輯:萬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