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委員李惠森:要激發家族企業年輕一代企業家活力

            2019-03-04 12:01: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李惠森:要激發家族企業年輕一代企業家活力

              中新網3月4日電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時期,占民營經濟主體的家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年輕一代企業家作為家族企業的接班人,對企業的穩定和長遠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經營模式調整轉變的重要實施者和推動者。

              為此,全國政協委員、李錦記集團董事、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主席李惠森提出建議,認為扶持和造就一批具備廣闊視野與踏實肯干的家族企業年輕一代,培養和激發他們創新創業的活力與動力,不僅是企業的“一家之事”,也是值得全社會高度重視、認真規劃的“大事”和“要事”。

              近年來,國家對包括家族企業在內的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尤其是對年輕一代的培養高度重視,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為年輕一代的健康成長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李惠森看來,分析目前家族企業年輕一代企業家的成長現狀,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和改善的問題。

              李惠森認為,由于各地區不同部門對于根據宏觀經濟政策出臺的具體措施和實施細則落地有先后,并在貫徹上存在著差異性,造成部分年輕一代企業家對政策的理解不夠清晰,再加上有些企業自身目前正面臨交接班和轉型升級的困惑與困難,導致年輕一代對企業發展前景產生疑慮動搖,缺乏對接班和創業的熱情與信心。

              同時,年輕一代企業家成長的外部環境有待優化,教育引導觸角延伸有限,覆蓋面不夠寬;培訓工作參與部門多,但主體模糊,分工與定位不夠明晰,資源整合程度不夠高;教育形式偏傳統、較陳舊,不能很好地吸引年輕一代企業家主動參與;政府在政策扶持、創新支撐、融資服務、環境營造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李惠森表示,目前的情況是,雖多方參與,卻各自為政,起不到有效引領的作用,反而可能會造成諸多社會資源的浪費。

              另外要進一步加強對年輕一代的企業家精神引導與培養,提倡實干精神和工匠精神。受社會環境影響,年輕一代企業家中“搭便車”的功利意識有所抬頭,投資意愿偏重脫實向虛,普遍對實體經濟興趣不大,更為關注的是通過輕資產配置,掙大錢、掙快錢,缺少對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計劃和安排。

              為此,李惠森建議,要強化政策支持,保護和鼓勵年輕一代企業家接班和創業的激情。對在轉型升級中又恰值交接班的家族企業給予更多關注,一方面由管理機構搭臺,有針對性地開展諸如論壇、研討會、報告會等活動,為家族企業把脈開方,提升年輕一代戰勝困難的信心;另一方面,針對年輕一代的不同需求,有計劃的開設類似“學、做、教”工作坊,發揮示范和榜樣作用。同時,注重領導型人才的培養,推動實現國家人才發展規劃,助力家族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的轉型升級。

              建立長效機制,打造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體系。李惠森說,通過整合資源,將包括政府支持創辦的和年輕一代自發成立的社會組織,以及各種專業機構、培訓機構等,在形成共同目標的基礎上,合作促進,有效協同,發揮各自所長,建立良性生態體系。同時,支持學術機構開展家族企業研究,收集整理年輕一代案例,提供量身打造的培養計劃,營造一個接好老一輩企業家的班、勇于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進而引領年輕一代樹立為富國強民而奮斗的信心與決心,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

              李惠森進一步分析稱,需要加強引導年輕一代繼承發揚企業家精神,提高投身實體經濟的激情和熱情。通過老一輩艱苦創業的經歷鼓勵人,以年輕一代創新發展的優秀事跡表彰人,加強家族企業年輕一代社會責任和商業倫理的培養引導,幫助他們從“我們大于我”出發,站在全局高度,自覺實踐義利兼顧、以義為先理念,樹立實業興邦的信念和決心。同時,對在實體經濟的發展建設中表現突出的年輕一代予以表彰,鼓勵他們以飽滿的創業熱情與充沛的創新活力為社會創造價值。

            責任編輯:萬露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