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直面社會熱點 共謀發展良策

            2019-03-04 10:58:21     來源:海外網

            3月3日下午,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北側。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前一小時,首場“委員通道”開啟,吳偉仁、陳馮富珍、張云勇、余留芬、海霞、王寧利、潘碧靈、宋紀蓉、施一公等9位全國政協委員,回應各方關切。

            明年將發射火星探測器

            “請大家放心,我們會保證它的安全!”

            在回答關于嫦娥四號著陸器、“玉兔二號”月球車狀態如何的問題時,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委員介紹,目前,嫦娥四號著陸器、“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再度喚醒,進入工作狀態,目前狀態良好。

            吳偉仁委員介紹,2019年年底有望實現從月球采樣返回,我國將成為第三個把月壤帶回地球的國家;2020年將發射火星探測器,在火星著陸并巡視探測。

            下半年5G手機上市

            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張云勇委員描繪了這樣的場景:清晨,5G路由器用悅耳的聲音叫醒你,通過在床墊上翻動的次數感知你的睡眠質量,然后連接咖啡機,自動送上一杯咖啡。早餐之后,再自動幫你預約一臺無人駕駛汽車,規劃一條最通暢的路線。到達辦公室,你還可以利用5G網絡,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召開遠程會議……

            張云勇委員介紹,我國25個省市區正在進行網絡試點。“下半年5G手機會零星上市,大規模上市要等到明年。屆時大家就可以享受高帶寬、高質量、高體驗、高智能的5G業務。”

            有效治理山區污水垃圾

            貴州省盤州市淤泥鄉巖博聯村黨委書記余留芬委員介紹,現在,巖博聯村通過“人民小酒”和火腿產業實現了脫貧,村民不用外出務工,在家門口就業就能有穩定的收入。

            在回答關于“推進鄉村振興中遇到過哪些困難”的問題時,余留芬委員認為,現在國家對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比較重視,抓農村垃圾、污水和廁所治理,但是在邊遠山區、貧困地區,人口居住環境比較分散,污水、垃圾處理起來難度大,投入資金也多,“所以我想,國家能不能專門針對這些貧困落后山區出臺一些相應的政策措施?”

            余留芬委員表示,如果山區能夠將污水和垃圾進行有效治理,將會更好地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近視眼防控更要關注學齡前兒童

            “我猜你的眼鏡度數有400度。”面對提問的人民日報記者,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寧利委員笑著說。

            當前我國青少年兒童近視眼發病年齡小、患病率居高不下、度數深比例增加,王寧利委員認為,重點要做好“一增一減”。

            “‘增’是指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治療近視既無‘神器’也無‘神醫’,必須‘運動’和‘戶外’二者兼備,才能起到預防效果。‘減’是指減少學生用眼負擔。”在王寧利委員看來,重要的是全社會行動起來,“不能這個學校減,那個學校不減,或者學校減了,家里不減。”

            “小學的近視,表現在學校,但根源在幼兒園。近視眼防控要關注中小學生,更要關注學齡前兒童。” 王寧利委員說。

            故宮將建設第一所“文物醫學院”

            “我要向春節期間沒搶到票的朋友們說聲抱歉。”

            今年春節,故宮舉辦的“紫禁城里過大年”展覽一票難求,故宮文物醫院院長宋紀蓉委員一上來先給大家道歉。

            針對當前我國文物修復保護人才匱乏的問題,宋紀蓉委員表示,故宮博物院未來將和一些高校合作,建設中國第一所“文物醫學院”,“培養更多實用型、符合文物保護修復需要的人才,也就是文物醫生。相信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中國的文化遺產將得到更好的保護,這就是我們的心愿。”

            尖端核心技術必須靠我們自己創造

            “西湖大學的目標是成為世界一流高校。”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委員回答記者提問時堅定地說。

            中國的科學技術已取得長足進步,但在基礎研究領域還存在不小的差距,還需要更多原創性的突破。“尖端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也只能靠我們自己去創造,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富有社會責任感的拔尖創新人才。”施一公委員表示。(楊 昊 吳 月)

            《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04日   09 版)

            責編:周璇、彭寧鈴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