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規則“優待” 公募備戰熱情高
作者:黃淑慧
3月2日,科創板主要制度規則正式發布,一段時間以來,公募基金行業已從產品、投資等多個維度積極準備。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合計上報數十只“科創板基金”募集申請,其中含有多只3年封閉運作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考慮到相關企業已可以啟動科創板發行上市申請,上述基金的進展節奏預計也將提速。科創板投資作為一個全新課題也擺在基金經理們的面前,基金人士表示,未來科創板部分企業盈利預期未明朗,加上從嚴執行退市規定,因此對標的甄選和定價能力的要求大幅提高,基金公司需做好相應準備。
公募將成重要力量
科創板將實行投資者適當性制度,設置了50萬資產和2年證券交易經驗的門檻。上交所在答記者問中表示,現有A股市場符合條件的個人投資者約300萬人,加上機構投資者,交易占比超過70%,總體上看,兼顧了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和科創板市場的流動性。實施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并不是將不符合要求的投資者攔在科創板大門之外,不符合投資者適當性要求的中小投資者可以通過公募基金等產品參與科創板。下一步,上交所將積極推動基金公司發行一批主要投資科創板的公募基金產品。
從《科創板股票發行與承銷實施辦法》來看,公募等機構投資者在科創板“打新”中占據較大優勢。根據規定,在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首次公開發行后總股本不超過4億股的,網下初始發行比例不低于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的70%;超過4億股或者發行人尚未盈利的,網下初始發行比例不低于80%;并且,應當安排不低于本次網下發行股票數量的50%優先向公募產品(包括為滿足不符合科創板投資者適當性要求的投資者投資需求而設立的公募產品)、社保基金、養老金、企業年金基金和保險資金配售。
與此同時,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可以向戰略投資者配售。安排向戰略投資者配售股票的,應當扣除向戰略投資者配售部分后確定網下網上發行比例。根據《科創板股票發行與承銷實施辦法》,“依法設立并符合特定投資目的的證券投資基金等主體”可以參與戰略配售。
封閉運作科創板基金料提速
從目前公布的進度看,第一批“科創板基金”已在路上。證監會網站顯示,截至3月1日,自2月下旬起,一批將投資目標瞄準科創板的基金募集申請已被接受,其中包括富國、鵬華、易方達、廣發、華安、招商、華夏、南方8家基金公司于2月27日和2月28日上報的8只科創板3年封閉運作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也包括一批基金公司上報的20余只含有“科技創新”、“前沿科創”等字樣的普通靈活配置型基金。
據公募業內人士透露,上述8只科創板3年封閉運作靈活配置型基金,將可以參與科創板股票的戰略配售,也可以參與科創板二級市場投資。3年封閉期的設置也正是考慮到了“戰略投資者應當承諾獲得配售的股票持有期限不少于12個月”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科創板3年封閉運作基金,上交所在答記者問中也明確,前期發行的6只戰略配售基金也可以參與科創板股票的戰略配售。
根據《科創板股票發行與承銷實施辦法》第十六條規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在1億股以上的,戰略投資者獲得配售的股票總量原則上不得超過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的30%,超過的應當在發行方案中充分說明理由。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足1億股的,戰略投資者獲得配售的股票總量不得超過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的20%。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投資人士表示,公募的科創板“打新”中簽率,理論上會比之前提高數倍。他也對該類基金未來的募集效果持樂觀態度。此外,業內人士分析,考慮到科創板相關配套規則發布后,企業將正式啟動發行上市申請,而參與戰略配售的基金需要在企業發行前盡快完成募集,因此上述基金的后續進展節奏也將提速。
業內人士表示,其余20余只含有“科技創新”字樣的普通靈活配置型基金,亦會把科創板投資作為重要的投資范疇。上交所在答記者問中明確,經向監管機構了解,現有可投資A股的公募基金均可投資科創板股票。不過,也有基金業內人士表示,老基金要參與科創板投資可能還需要經過合同修改等流程。
未盈利企業估值難
對于參與科創板投資,整體看,公募基金業內持有較高熱情。不過,由于科創板對上市標的設置的是以市值而非盈利為核心的門檻要求,這意味著現有的A股投資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將不再適用,因此也對投資提出了新的要求。
匯豐晉信科技先鋒基金經理陳平表示,新規允許現有的公募產品投資科創板,公募基金預計也都會把科創板公司納入投資范圍。科創板公司可能會給投資帶來一些新的挑戰,包括但不限于當期利潤太少甚至為負、同股不同權等等。他同時預計科創板公司初期估值不會便宜,也給挑選科創板標的帶來了一定難度。未來對科創板公司的投資依然會遵循現有的投資框架,仍然希望以合理的價格買到好行業里具有好格局的好公司。
前海開源基金投資副總監付海寧也認為,由于科創板的上市定價并沒有上市市盈率指引,發行價格由參與申購的機構詢價競價撮合而成,并不一定會出現主板上市時連續漲停的現象。科創板實行注冊制,在條件上放寬,允許一部分尚未盈利的公司上市,對于企業本身的資質、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需要更多深入的考察。從這個角度來說,機構投資人有天然優勢。
據了解,一些基金公司為“科創板基金”安排的基金經理也均是對科技創新企業投資經驗相對豐富的選手。
責任編輯:常福強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