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碾房碾米是當地苗族一種古老的生產習俗,堯告苗寨目前存有7座水碾房。苗族群眾多定居地理環境比較惡劣的山區,交通不便,但水力資源非常豐富。水碾碾米就是利用水輪將水流的能量轉換成旋轉的機械能,從而帶動石碾將谷物去皮、碾碎的一種傳統生產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受到科技進步的影響,電動碾米機普遍得到使用,傳統的碾米房曾經一度被當地群眾棄用。近年來隨著當地旅游產業的興起,古老的水碾碾米習俗又煥發新機,越來越受到游客的關注,成為特色民俗文化旅游的亮麗看點。
3月1日,位于桂黔交界的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堯告苗寨,苗族女青年梁麗花(右)和梁妤(左)在收整稻谷,準備運往水碾房。
3月1日,位于桂黔交界的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堯告苗寨,苗族女青年梁麗花和梁妤挑著稻谷行往水碾房的路上。
3月1日,位于桂黔交界的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堯告苗寨,苗族女青年梁麗花和梁妤挑著稻谷行走進水碾房。
3月1日,位于桂黔交界的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堯告苗寨,苗族女青年梁麗花在水碾房里把稻谷倒進碾槽中。
3月1日,位于桂黔交界的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堯告苗寨,苗族女青年梁麗花打開水碾房沖水槽閘門。
3月1日,位于桂黔交界的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堯告苗寨,河水沒著水槽沖擊木水輪,帶動碾石碾米。
3月1日,位于桂黔交界的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堯告苗寨,苗族女青年梁麗花和梁妤在水碾房里打掃散落出槽的稻谷。
3月1日,位于桂黔交界的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堯告苗寨河道兩側的水碾房。
3月1日,位于桂黔交界的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堯告苗寨河道兩側的水碾房。
3月1日,位于桂黔交界的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堯告苗寨,苗族女青年梁妤在家中用從碾米房碾好的糯米蒸糯米飯。
3月1日,位于桂黔交界的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堯告苗寨,苗族女青年梁妤在家中把蒸好的糯米飯倒出準備午餐。
3月1日,位于桂黔交界的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堯告苗寨,苗族女青年梁妤和家人把蒸好的糯米飯倒出準備午餐。
責編:朱簫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