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農工黨中央擬提案:優化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

            2019-03-02 12:06:52     來源:海外網

            2019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農工黨中央網站陸續公布了今年擬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提交的38份提案,其中包括《關于發揮商業養老保險在養老保障體系中重要作用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

            《提案》指出,據統計,2000年—2017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從1.26億人增加到2.41億人,占總人口比重從10.2%上升到17.3%。預計到2020年,全國老年人口總量會超過2.5億人,占總人口比重接近20%。老齡化壓力日益凸顯,養老問題將成為我國當前和未來一項重要的民生問題。

            養老保險“三大支柱”分別是是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業)年金和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目前,以基本養老保險為基礎、以企業(職業)年金為補充、與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相銜接的“三支柱”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已初步建立。

            農工黨中央在調研中發現:一是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取得初步成效。二是老年人意外傷害險和長期護理險的探索為建立多層次商業養老保險制度提供了參考。三是商業保險資源助力養老產業發展探索了新方式。如,上海新江灣城老年福利院項目探索了“重資產投資中高端商業養老項目,輕資產帶動提升公建養老項目運營和服務品質”新路子,滿足了中低收入老人對高品質養老生活的需求。

            但是,由于商業養老保險在我國剛剛起步,尚不能發揮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框架中的“第三支柱”支撐作用。比如,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未達到政策預期,商業養老保險距離發展目標差距較大,對商業保險參與養老保障政策激勵小,第三支柱除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外,其他商業養老保險沒有稅收優惠和政策支持等。

            為此,農工黨中央在上述《提案》中建議:

            一、優化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制度設計。一是試點盡快推向全國,擴大覆蓋人群,讓更多人群享受政策紅利。二是降低投保人領取商業養老保險金時的個稅負擔,降低7.5%的領取稅率或在初始階段對不同年齡段的投保人實施差別稅率。三是提高稅延額度,簡化優惠方式和抵扣手續,取消單位代扣代繳規定。四是擴大優惠政策適用對象,適用對象到所有取得個人所得稅應稅所得的居民納稅人。

            二、加快頂層設計促進商業養老保險發揮第三支柱作用。增加市場因素,合理分配“三支柱”各自繳費的比例關系,將“第一支柱”的繳費比例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內,騰出資源擴大“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比重,發揮政府、企業、個人的共同作用。在制度設計上,商業養老保險應使更多群眾能夠不受就業形式、就業單位條件限制,在稅優政策的支持下建立個人商業養老計劃。政策目標設定為個人商業養老金為群眾平均提供10%—15%的替代率,對無法參與企業年金的群眾可適用更高的替代率。

            三、發揮商業養老保險在完善養老保障體系中的優勢。一是確定統一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發展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險,鼓勵保險公司為參保群體量身定制個性化居家護理服務產品,覆蓋全部有需求的老人。二是激勵保險公司開發保費低、覆蓋廣的人身類商業養老保險,對失能、半失能和失智、半失智的老年群體開發的護理保險,政府財政給予一定的保費支持,由保險公司提供服務。三是發揮保險資金優勢,激勵其各種等方式參與到養老服務、康復管理、醫療護理、休閑康養等養老健康服務設施和機構的投資上來,增加養老服務供給。

            四、以個稅改革促進稅優型福利制度建立。一方面,加快分項所得稅制向綜合所得稅制改革,實施年終個稅調整,并以家庭為單位繳稅。在綜合所得稅制下,參保人可不必依附于單位自由參保享受優惠,并帶動家庭成員全部納入保障體系,成倍擴大第三支柱覆蓋面。另一方面,縮小和降低納稅檔次的級差,擴大納稅人數量,保持個稅占財政稅收的比重基本不變,未來隨著勞動要素分配比例的提高逐漸提高。(據人民日報客戶端)


            責編:張陽、劉金鵬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