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望海樓:一份統計公報傳遞的定力與活力

            2019-03-02 04:52:46     來源:海外網

            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一組組數據、一張張圖表、一條條注解,翔實生動地呈現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在新時代取得的亮麗成績。從這份統計公報中,世界看到了一個定力十足、生機勃勃、開放包容、充滿機遇的中國。

            英國路透社稱,中國產業結構持續升級讓市場看到了曙光;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如果沒有中國強勁增長,過去5年全球GDP將少增加1/3;南非《比勒陀利亞新聞報》直言“非洲需要更多中國投資”……來自國際社會的點贊,不僅僅是出于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本身的關注,更是對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第一引擎的肯定。

            一個經濟體要成為領頭羊或者在世界經濟增長中發揮積極作用,自身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是重要的基礎和前提。這一年,中國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和韌性明顯增強,GDP首次突破90萬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6.6%,不僅增速位居世界前五大經濟體之首,占世界經濟比重繼續提高,而且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左右,是世界經濟增長名副其實的最大動力源。

            “一花獨放不是春”,任何經濟體的持久繁榮都無法靠“閉關鎖國”“零和博弈”來實現,只有秉持開放心態,“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不斷擴大要素、商品流動范圍和資源優化配置程度,才能真正發揮引擎作用。2018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首破30萬億元,出口額、進口額均創歷史新紀錄;在金融、交通、汽車、船舶制造等22個領域出臺進一步開放措施;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等重大主場外交活動……中國主動與世界分享各種發展機遇,彰顯了大國實力、大國胸懷、大國擔當。

            當前,世界經濟面臨諸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歸根到底是轉型陣痛在作怪:全球經濟“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變小了,增長和分配、資本和勞動、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就會更加突出。面對這些問題,中國并沒有停留在原有層面,而是主動尋求高質量發展,推動新一輪經濟全球化。一年來,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新動能成長蹄疾步穩,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突出,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3.3%,發展質量向著更高層次邁進。

            歷史的車輪總是在曲折中前行。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問題,比如,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國內結構性矛盾突出,下行壓力加大,等等。對此,中國敢于直面、從不諱言。同時,中國自身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韌性好、潛力足、空間大的特征不會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只要把握好機遇期,全面深化改革、扎實擴大開放,就一定能攻堅克難、化危為機,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更強勁的動力。

            (作者為本報評論員 王俊嶺)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3月02日   第 01 版)

            責編:劉強、汪夢唐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