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北京3月1日電 (記者嚴冰)從今天(1日)舉行的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非洲豬瘟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總體上看,我國非洲豬瘟疫情總體可控,防控態勢逐步向好。目前,100起疫情按規定解除封鎖,18個省份的疫區也全部解除封鎖,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
非洲豬瘟在我國發生以來,媒體和公眾對一些非洲豬瘟相關的科學問題十分關注,為使大家對此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發布會邀請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煥春先生,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實驗室主任李鳳琴研究員,中國農業大學楊漢春教授為我們介紹有關情況。
有記者問,非洲豬瘟發生之后,消費者對非洲豬肉的食品安全特別關心。我們想問一下,非洲豬瘟是否會影響豬肉和豬肉食品的安全,人如果吃了染疫非洲豬瘟的豬肉的話是否會對身體有影響?
專家回答說,首先管理方面,目前國際上的組織,比如世界衛生組織還有國際糧農組織以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都沒有把非洲豬瘟列為人畜共患病。還有就是歐盟食品安全局在官方網站上也強調,非洲豬瘟不會影響人類和其它的物種。另外,科學的方面來說,世界各國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他們試圖豬瘟病毒感染除豬以外的其他動物,比如牛、馬、羊等十多種動物,但是都沒有獲得成功,說明非洲豬瘟病毒在自然界當中的唯一宿主就是豬。豬瘟發現100多年了,而且世界有62個國家曾經報道過非洲豬瘟疫情,但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說吃因為豬肉而感染非洲豬瘟病毒而患病的報道,從這個科學的角度進一步佐證了國際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以及歐盟食品安全局作出科學的結論。這些國際組織和歐盟食品安全局在作出這些結論之前,都要組織相關的專家,而且這些專家都來自各個領域,比如檢驗檢疫的,搞微生物、流行病、食品安全的等等來進行按照一定的科學程序進行評估,他們評估的原則和結果適用于全世界的。所以,我們也應該遵守和認同這些國際組織的原則和結果。
有記者提問,請問今年生豬行情會是怎么樣的?對于消費者來說,市場上會不會出現豬肉供給不足、價格上漲的問題?另外,對養殖戶有什么建議,他們應該怎么辦?
專家回答說,2018年由于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特別是下半年以來,我們國家的生豬連續走下坡路,跟非洲豬瘟的疫情密切相關,尤其是基礎產能不斷地下滑。尤其是生豬養殖的地方,在元月份以來,特別是和去年同期來比,無論是豬的存欄還是母豬的存欄是明顯下降的,達到十年來下浮的最高峰值,所以生豬產能的降幅快,必然預示著今年也可能到下半年生豬出欄就會減少,出欄的減少,豬肉市場供給問題有可能就出現偏緊的現象,我們預計到三季度以后,尤其是到四季度豬價可能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當然這個上漲有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受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這個影響我想各位都想的到的,尤其發生疫情的省份和地區,我們的養殖戶、養殖場、養殖企業對疫情的不確定性還是有很大的擔憂,尤其是心里沒有底,害怕疫情反復發生,所以不敢增加養豬數量,不敢去增加母豬的數量。二是受到資金因素的影響。有些地區養豬戶出現了資金方面的困難,不得不調整產能,降低產能。三是受到和非洲豬瘟疫情相關的。我們生豬產業面臨著轉型升級,尤其是在一些散養的養殖戶,在疫情的發生過程里逐步退出了這個行業,我們的門檻尤其是生豬養殖的門檻是要提高的,這顯然生豬養殖的成本也會上升,尤其是在提高生物安全,防控非洲豬瘟方面要做大量的事,所以要增加成本。這些因素決定了我們從目前來看生豬產能的下降。
養殖戶怎么辦?對廣大養殖戶來說,特別是生豬養殖企業來說,我們還是給他們打氣,還要給他們信心。畢竟剛才陳院士講了,豬對中國人民來說太重要了,所以我們還是要去養豬,盡管有風險,風險和機遇是并存的,如果我們生物安全做的好,非洲豬瘟能夠控制好,我們的豬能夠養起來,一定會進入盈利期。所以我也建議廣大的生豬養殖企業還有中小型的養殖戶,要根據當地的情況,來改善防疫條件,改善我們的養殖環境,尤其規模化養殖企業要把生物安全水平提高一個檔次,改造豬舍的建設方面都要強化,把非洲豬瘟發生的危險降低到最低。另外建議養殖戶要根據時機去適當的補欄,爭取有一個養豬的好的經濟效益。
有記者提問,一些動物疫病會影響到食用的安全,請問國家將采取哪些措施防止這些染疫的豬肉流向餐桌,我們老百姓在市場上又該如何購買放心肉?
專家回答說,為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也就是食品安全,我們國家建立了動物產品從生產到餐桌整個產業鏈的過程的監管措施。我經常說的一句話,安全食品是靠種出來或者養殖出來的,植物產品是種植出來的,動物產品是養殖出來的,關鍵在種養的過程中加強監管重視。后面的檢測是一個把關措施,但不是完全靠檢測出來的,是要靠生產出來的。第一道關,在養殖環節、在生豬離開產地前,我們都有產地檢疫。第二道關,在運輸的環節也是設卡進行嚴格的檢疫,而且要有合格的檢疫證才能通過。到了屠宰環節,每個屠宰場都要進行查驗檢測,包括屠宰前、屠宰中和屠宰后的查驗檢測。最后在市場流通和產品加工環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還要進行嚴格的檢查。所以,在整個過程中,國家對畜禽產品的生產、運輸、屠宰、加工到最后的消費,是有一套完整的檢驗檢測的體系和機制的。消費者對肉蛋奶和動物性食品消費應該是放心的,沒有問題。
另外我國對病死的畜禽動物,也建立了病死動物的無害化處理制度,以前也曾經報道過有些病死畜禽亂丟亂扔,大家可以看看,現在這種報道基本上沒有或者很少了。對全國這個方面都建立了無害化處理,同時我們現在更強調在畜禽場養殖方面把病死的動物把無害化處理建到這個企業里去,還不要出去,有病死的動物就無害化處理掉了。另外,國家各級政府部門對私屠濫宰,如果是屠宰病死的動物,只要發現,是要嚴肅處理和重罰的,嚴防病死動物流入市場。近些年來,在我們國家這個工作做的非常嚴,也非常的不錯,收到了比較好的成效。
對消費者來說,如何在市場上購買動物產品,比如我們通常說的肉蛋奶,最好到大中型的超市或者市場去買,盡管我前面說了那么多安全性的問題了,在這兒我想提醒消費者,還是到正規的大種型超市或者正規店去購買這些產品。另外,注意商標、日期或者選擇新鮮豬,我想提醒消費者,在購買食品中可以注意一些小情況。對我們國家整體食品安全,對我們國家整體的肉蛋奶的食用安全性,應該是說有科學的依據,安全問題是很高的,但是有時候有些局部個別事件發生,這個也難免,但是有時候可能會被放大,我覺得我們食品安全基本上沒問題。
責編:童芳、夏夏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