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者在展品前駐足欣賞文物史料
海外網3月1日電 曲阜師范大學建成國內首座中國教師博物館,博物館對有關文物史料、文化珍藏、實物檔案等的搶救性保護和復原,系統梳理和展示了中國源遠流長的教育發展史,描繪了教師職業和身份的變遷史,呈現了教育政策、教師政策的演進史。目前,博物館的展品主要包括校內外捐贈、海內外征集的文物、史料、檔案、實物等,突出教師主體、凸顯教師文化特色。每件展品都珍藏著民族文化的記憶,弘揚著尊師重教的傳統。
博物館內展示的不同時期的教具
步入莊重的展廳,孔府孔子行教像、清代《孔子圣跡圖》、善本《論語》、“子在川上”雕塑等展品,輝映著“至圣先師”孔子的仁師風采與教育思想。唐代的文宣公府藏古琴、明代的殿試狀元卷復制件、清代《歷代史略》、民國時期的教鞭和算盤、建國后不同時期的教材教具與教師資格證……一系列文物與史料,流淌著教育發展的源遠流長、變遷演進。魯迅先生的任教聘書、陶行知先生的印章和信札、葉圣陶先生的手稿墨跡、“時代楷模”黃大年教授的工作手稿與曾用儀器、“紅色理論家”鄭德榮教授的記錄本與代表作……一份份實物與圖文,彰顯著名師大家的“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向山東省教育廳辦公室調研員、新聞中心主任宋全政介紹博物館相關情況
曲阜師范大學校長張洪海在座談會上說,中國教師博物館一期展館的建成,填補了我國博物館事業在教師教育領域的空白。我國有文字和實物證實的學校教育活動已有4000多年歷史,但專業性教師博物館的建設卻十分欠缺,與中國幾千年的教育教學史和尊師重教優良傳統嚴重不符,遠沒有受到社會各界的足夠重視。在“至圣先師”孔子的家鄉建設一座以中國教師為展示主題的綜合性專題博物館,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象征意義。
博物館內珍藏的葉圣陶手稿
據了解, 曲阜師范大學將繼續擴建中國教師博物館,新規劃的博物館將位于曲阜師范大學校園新區,建筑面積5.2萬平方米。 規劃中的新館將按照明清建筑風格設計,為“一體兩翼”仿古建筑群。總體布局為“三區一堂一館一院”,包含主題區、專題區、臨展區、名師堂、群像館、研修院等。博物館緊扣“尊師重教”這一主題,主題區以“歷史”為主線,布設教師之祖、教師之史、教師之道、教師之器等六大展區。專題區以“時代”為命題,常設兩大展廳,分別呈現中國教師走向海外歷史及孔子學院全球教師風采、田家炳先生捐資助學奉獻教育之善行義舉。臨展區以“特色”為要求,用于舉辦巡回展覽、主題展覽。“名師堂”采用“一名師一展廳,一展廳一精神”的形式,立體呈現古今中外名師風范。“群像館”聚焦“樸素的面孔、身邊的感動、師德的典范”,呈現“四有”好老師的時代群像。“研修院”包含檔案收藏、文化體驗、教育培訓三個功能區,打造教師文化研究與國際傳播的高端智庫。
張洪海說,根據中國教師博物館的建設規劃,曲阜師范大學將充分發揮地域和文化優勢,挖掘整合多學科學術資源和人才,把中國教師博物館打造成教育文物的收藏中心、教育文化的展示中心、教育遺產的研究中心、教師文化的交流中心、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公眾文化休閑中心,同時,向世界講好中國的教師故事。(文/圖 潘瑞津 李文錦)
責編:張陽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