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激活這“一池春水”

            2019-03-01 13:30:36     來源:海外網

            近年來,幾乎每年故宮都能推出備受矚目的文創產品和文化活動,既彰顯傳統文化魅力,又讓普通人喜聞樂見,還能創造一定經濟效益。在2月17日的亞布力論壇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首次曬出經濟賬本:2017年,故宮文創銷售收入達15億元。

            在故宮博物院示范效應下,越來越多的優秀傳統文化紛紛走出“故紙堆”,以時尚有趣形象“飛入尋常百姓家”。從《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國家寶藏》,它們都給人們帶來了豐富文化大餐,也點燃了大家對中華悠久文化、厚重歷史的熱情。

            總結這些項目的成功經驗,關鍵是更新了理念,把“親民”作為創新核心。以文創產業的主力軍博物館為例,衡量博物館的標準,不僅在于其館藏的豐富,還在于其多大程度融入人們生活。歷史不應曲高和寡,更不應遠離百姓生活,而應是有溫度、接地氣、富于人情味的。歷史文物并不天然就是“束之高閣”的展品,它們在所處時代被創造出來,本身就是充滿溫度的物件。我們既然想讓博物館起到傳承文化血脈、感受文化魅力的作用,那么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人們生活,就是更智慧的選擇。

            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文化是靈魂。創新與親民的前提是夯實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而不是簡單地照搬照抄甚至粗制濫造。現實中,有的地方為制造噱頭,在城市發展中奉行“拿來主義”,花了重金卻造了“假古董”,形似神不似;有人罔顧事實戲說歷史,將其變成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或制作雷人的“穿越劇”,內容空洞、毫無營養;還有人打著所謂“回歸傳統”旗號,宣揚封建綱常等文化糟粕,顛覆三觀、扭曲價值。種種亂象,既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只會讓傳統蒙羞。只有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強對文物所蘊含歷史信息和文化價值的詮釋與解讀,以物證史、讓文物說話,才能激活傳統文化的“一池春水”。

            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是為了更好把優秀傳統文化傳下去。“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當我們離文物更近,我們與歷史也就更親。在最初熱鬧的新鮮感之后,人們也會不自覺地沉靜下來,感同身受我們祖先的生活方式。

            讓歷史有血有肉,才能讓我們對歷史產生溫情。畢竟,同樣有衣食住行需求,同樣面臨生老病死處境,任環境滄海桑田、技術日新月異,生活主題始終不變。而這也正是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的真正意義所在。(韓維正)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3月01日   第 10 版)

             

            責編:張陽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