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河南省民辦博物館協會2018年工作總結暨2019年工作意見在鄭州市召開。來自全省30多家民辦博物館的館長和代表齊聚鄭州,對2019年重點工作計劃、藏品管理工作展開研討。走“集群化”文化產業發展,“盤活”民辦博物館經濟,是各位專家和館長的共同認知。
會議表彰了“洛陽龍門博物館”等31家非國有博物館為2018年度先進工作單位。河南省文物局有關部門對這次會議給予關注和指導。
據了解,截至2017年底,全國備案的博物館達到5136家,是1949年的200多倍、1978年的15倍,目前仍以每年180家左右的速度增長,平均兩天就有一座新的博物館向社會開放,我國成為世界上博物館事業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130座國家一級博物館、286座國家二級博物館和439座國家三級博物館,約占全國博物館總數的五分之一,成為博物館事業發展的主體陣容。非國有博物館超過1400家,行業博物館超過800家,成為博物館建設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
河南省民辦博物館協會理事長何飛介紹稱,河南的非國有博物館目前已經達到121家,今后三年,還將有一個高速發展。河南省47家(占全省非國有博物館總數121家的38.8%)非國有博物館的工作總結統計顯示,除47個基本陳列外,這47家非國有博物館共舉辦臨時展覽138個,舉辦各種進社區、進校園、近公園、進廠礦展覽活動858場次,接待觀眾547.783萬人次。
會議宣布了河南省民辦博物館協會2019-2020年重點工作——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新疆諸館聯合舉辦《絲路天籟——漢唐宋元音樂舞蹈文物展》暨河南省非國有博物館捐贈漢唐宋元文物予新疆諸館的工作。
河南省民辦博物館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李寶宗表示,《絲路天籟——漢唐宋元絲綢之路樂舞文物展》以中原與西域絲路音樂舞蹈文物有機結合的方式,讓歷史發聲、讓文物說話,多民族共同開發建設美麗新疆的歷史故事,做出文博界應有的貢獻。
據悉,《絲路天籟》目前已進入籌備狀態,并將于2020年第2季度在吐魯番博物館舉行首展,然后沿絲路東向巡展,至2020年第4季度,在第九屆“博博會”(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主辦城市鄭州舉行中展。隨后開始巡展,最終將在新疆自治區博物館舉行收官展覽。(余蕾蕾/文圖)
責編:張嘉誠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