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那一刻,我意識到肩上的責任”

            2019-03-01 09:57:46     來源:海外網

            姚武江這個“85后”,眼睛里總透著一股銳氣。他是山西陽煤集團一礦機電隊的技術員,是天天和電路打交道的“技術宅”,也是行業技術比武排名“特等獎”“金牌”得主,并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業務出色的他,成為山西省最年輕的全國人大代表。

            “一開始,就覺得這是種榮譽;慢慢才知道,這更是一種擔當與使命。”姚武江說,他當了全國人大代表后,礦上的工友和領導經常跟他談論他們的想法,“那一刻,我意識到肩上的責任。”

            姚武江一開始并不知道如何履職,“我向幾位全國人大代表請教,怎么履職、如何調研、怎么寫建議,在他們的幫助下起步。”有一天,他突然“腦洞一開”:這不是和開發檢修程序一樣嗎?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主題,然后進行框架搭建,搞清楚背景、原因,再進行詳細的調研、論證,只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就是一條好建議!

            姚武江說干就干。一直以來,他心中有一個疑問:為什么他所在的一礦,和他一起進來的10多人現在只剩下6個?他給潞安集團、同煤集團等省屬煤炭企業的同行打電話,得到了人才流失的印證。

            “煤炭技術人才流失”的問題,在他腦海中出現。他去找了陽煤一礦的組織部,得到了今年只有10多名大學生進企業的數據;又找到了人力資源部,知道了陽煤一礦每年的人才流失比例。

            現狀令他震驚,更令他心生動力。姚武江甚至直接跑到分管副總的辦公室,探討選人用人精準化的問題。他和職教中心工作人員數次交流座談,終于梳理出一個思路——校企生競賽選拔機制。以前煤企招聘,統一招分,可能導致人崗不相適的情況。“競賽”的辦法,就是在招聘前篩選,通過校內的崗位比武,讓合適的人才浮現,煤企直接聘用,供需雙方直接對接。姚武江說,這是他提的第一條建議,前后用了一個多月時間調研、論證,用了一晚上時間寫完。隨后,他陸續寫出了建立煤炭技能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雙向通道等4條建議。

            又是一年春來到,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姚武江緊鑼密鼓地參加座談,他的心里充滿了自信。

            ■記者手記

            腳下有道路 心中有思考

            第一次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后,姚武江變得更加自信,更加愛思考。井下的巷道并未變寬,腦中的思路卻愈發開闊。姚武江說,自己變得愛問“為什么”“怎么辦”,這也反過來幫助他在本職工作上更好地提升。

            他說,當代表一年多來,自己的世界觀重新完成了構建。以前,他的世界里只有編程和線路,現在,他的世界里還有行業和家國。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責編:彭寧鈴、孫熙越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