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春節因素影響,2月制造業PMI和非制造業PMI雙雙回落,其中制造業PMI連續3個月低于榮枯線,表明當前需求下降壓力仍然較大,一季度經濟增速或繼續放緩。不過,制造業PMI中新訂單指數、生產經營活動指數大幅回升,經濟企穩的因素開始增加。
新訂單、生產經營活動預期等指數紛紛回升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昨日發布數據顯示,2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2%,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這是該指數連續3個月處于榮枯線下方,且創下三年來低位。
“2月份PMI指數下降,主要受春節因素影響。從分項指數看,生產指數、采購量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等均有明顯下降,表明春節因素影響較為明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PMI數據顯示當前需求下降壓力仍然較大,生產動能偏弱,一季度經濟增速可能下降。不過,部分細項指標有所好轉,經濟運行下行壓力有望在下半年緩解。
具體來看,2月份,新訂單指數上升到50.6%,重回擴張區間;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6.2%,環比上升3.7個百分點,升至4個月以來的高點。
在張立群看來,新訂單指數和未來生產活動預期指數提高,表明穩增長相關政策效果開始顯現。綜合研判,經濟仍處下行態勢,但企穩因素開始增加。
從行業表現來看,2月份,裝備制造業PMI和高技術產業PMI環比均出現回升,在連續2個月運行在50%以下后重回榮枯線上,且都高于制造業PMI。
企穩因素在非制造業PMI中亦有體現。盡管2月非制造業PMI環比也出現回落,但仍維持在54.3%,服務業延續良好發展態勢。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分析稱,非制造業企業對未來的預期強于制造業企業。尤其是建筑業PMI細分指數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上漲明顯,考慮到今年基建增速回升空間較大,建筑業有望繼續保持平穩擴張。
更多逆周期政策有待出臺
企穩因素增多,但經濟面臨的挑戰也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更多逆周期調節政策有望加快出臺。
從制造業PMI數據來看,2月份,大型企業PMI為51.5%,環比上升0.2個百分點,運行穩定;中、小型企業PMI為46.9%和45.3%,分別環比下降0.3和2個百分點,均位于臨界點以下。
連平分析說,穩增長政策促進大型企業PMI持續回升,但中型和小型企業PMI仍然低于榮枯線并繼續下行,針對中小企業的減稅降費、金融支持、放管服改革等政策力度需要加大,落地速度需要加快。
他還表示,宏觀政策需要更加強化逆周期調節,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從加大補短板力度和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兩方面大力展開,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促進市場流動性適度充裕。逆周期政策不宜全面刺激,首要目的是保持就業穩定,對經濟增速短期下降的容忍度可以適當加大。
章俊認為,實體經濟預期的改善已開始反映在資本市場,春節前后A股持續上漲,幅度超出市場預期。就年內穩增長政策取向而言,考慮到情緒對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影響和傳導效應,在政策寬松的力度方面應有所把控,避免出現政策超調。
責任編輯:李昂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