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重磅!MSCI宣布擴大A股納入因子至20%,超4000億增量資金已在路上

            2019-03-01 07:14: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讓A股的增量資金來得更猛烈些吧!

            北京時間3月1日,國際知名指數公司明晟公司(MSCI)宣布,將現有A股在MSCI全球基準指數中的納入因子由5%提高至20%。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預計成分股中有253只中國大盤A股和168只中國中盤A股(其中包括了27只創業板股票),這些A股在此指數中的預計權重約3.3% 。預計將給A股帶來超過4000億元的增量資金。

            MSCI將根據以下時間表增加中國A股在MSCI指數中的權重:

            步驟1: 作為2019年5月的半年度指數審議的一部分,MSCI會把指數中的現有的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5%增加至10%,同時以10%的納入因子納入中國創業板大盤A股。

            步驟2:作為2019年8月的季度指數審議的一部分,MSCI會把指數中的所有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10%增加至15%。

            步驟3:作為2019年11月的半年度指數審議的一部分,MSCI會把指數中的所有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15%增加至20%,同時將中國中盤A股(包括符合條件的創業板股票)以20%的納入因子納入MSCI指數。

            增量資金:

            預計將給A股帶來超過4000億元資金

            MSCI是全球第一大指數公司,MSCI指數是全球投資經理最多采用的基準指數。2018年6月1日,A股首次納入MSCI指數,當年9月1日納入因子由2.5%擴大到5%。市場用“成人禮”一詞來形容A股“入摩”,這標志著A股由此開啟了走向全球的大門。

             “互聯互通機制已被實踐證實是投資A股市場的可靠渠道。中國A股以5%的納入因子初始納入MSCI指數的成功實施為國際機構投資者提供了正面的體驗,并促成了他們進一步增加對中國大陸股票市場投資的興趣。” MSCI董事總經理兼MSCI指數政策委員會主席Remy Briand先生表示。“中國監管機構對繼續改善市場準入條件的堅定承諾是贏得國際機構投資者支持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此承諾的例證之一是最近幾個月來A股停牌數量已顯著減少。”

            根據MSCI預測,每一次以2.5%的因子納入,將為A股帶來約110億美元的增量資金。據此計算,納入因子由目前的5%擴大到20%,預計將為A股帶來約660億美元的增量資金,約合人民幣4429億元。

            根據計劃,此次調整將分三個階段完成:MSCI將在今年5月半年度指數評審時,擴大至10%,8月季度指數評審時升至15%,最終11月升至20%,同在11月,將中盤A股以20%的納入因子一步納入MSCI中國指數。

            今年1月12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曾直言,2019年外資流入A股會進一步增加,6000億元是可以預期的。方星海稱,將A股納入MSCI指數成分股的比例從5%提高到20%,吸引的外資是非常大的。富時羅素指數也宣布將A股納入,納入比例是25%。道瓊斯也宣布納入A股,大概能帶來150億美元資金進入A股。總體來看,相對于2018年,今年的股市可以期待。

            需要說明的是,外資增量資金并不會嚴格按照納入時點進入A股。MSCI指數和富時指數相關錨定的指數基金都分為“參考跟蹤型”和“掛鉤跟蹤型”。“掛鉤跟蹤型”是被動型基金,會跟隨指數調整計劃被動買入;而“參考跟蹤型”是主動型基金,存在一定的自主操作空間,更傾向于擇時配置。MSCI官方公布數據顯示,“掛鉤跟蹤型”指數基金的規模占比約5.7%。

            受益板塊:

            通信服務、金融和非必需消費權重最高

            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指出,A股納入因子擴大后,通信服務、金融、非必需消費占比超過20%,將成為MSCI指數權重最高的三大板塊,受益明顯。

            根據MSCI披露的信息來看,A股板塊權重分布情況由高至低分別為通信服務(24.2%)、金融(22.5%)、非必需消費品(20%)、工業(5.9%)、房地產(5.3%)、能源(5.2%)、醫藥(4.2%)、信息科技(3.7%)、必需消費品(3.4%)、公用(2.8%)和材料(2.7%)。

            對于MSCI可能納入的創業板股票,天風策略徐彪認為,外資所偏好的還是那些大市值、具有穩定盈利水平、高ROE的標的。外資提前布局的成長股類型,其主要特點可能包括:

            1、行業方面醫藥最受青睞;

            2、市值在200億元左右(中盤成長);

            3、盈利增速和盈利能力相對較高、且要求更加穩定;

            4、規避商譽等外延并購的后遺癥;

            5、在滿足前四點的基礎之上,對估值的容忍度會相對高一些。

            銀河國際列出了最能受惠納入因子增加的20只股票,以及有機會納入的創業板股票候選名單。

            外資搶跑:

            北向資金前兩月凈流入已超千億元

            事實上,已經有外資通過陸股通瘋狂搶跑入場,北向資金年內凈流入金額已超千億元,主要流向的就是MSCI成分股。

            數據顯示,今年1月,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606.88億元,創下月度凈買入規模的歷史最高紀錄。2月,北向資金大幅流入態勢仍在延續,月度累計凈流入603.92億元。2019年前兩月,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1210.8億元,超過了上季度外資流入的總和。

            外資配置A股出現邊際加速的原因,機構人士認為主要有兩點:一,全球風險偏好回升,新興市場股市也受到提振,估值處于歷史低位的A股相對性價比提升;二,中國資本市場開放與MSCI權重增加的預期吸引外資提前布局。

            目前,外資進入A股主要通過陸股通、QFII/RQFII兩個路徑。由于QFII/RQFII存在一定限制,陸股通逐漸成為外資進入A股市場的主要渠道。因此陸股通的持股方向,也成為了外資配置A股的重要參考。

            招商證券統計,截至2019年1月31日,陸股通持股主要集中在食品飲料、家用電器、銀行、非銀金融、醫藥生物等行業,這一行業分布與MSCI成分股市值占比高度一致。

            從倉位變化來看,今年1月,陸股通大幅加倉家電、食品飲料以及銀行板塊。食品飲料、家用電器和銀行板塊的加倉比例分別為1.77%、1.5%、1.34%,是陸股通1月加倉行業板塊的前三名,之后是電子、房地產、非銀金融、醫藥生物、電氣設備、機械設備等,加倉比例均不低于0.35%。減倉的兩個行業為休閑服務和交通運輸,減倉比例分別為0.01%和0.05%。

            行情邏輯:

            外資流入與春季躁動形成共振

            在本輪A股春季躁動行情中,外資加速流入無疑是重要的推手。行業漲幅與外資流入情況也出現明顯的正相關,比如漲幅居前的家電、食品飲料、非銀金融,均是外資重點買入板塊。

            華創證券指出,納入MSCI指數短期內利好股市,將顯著增強對海外資金的吸引力,有利于投資者悲觀情緒修復,為市場反彈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但對股市的提振效果會隨著納入因子比例的提高而削弱,總體來看,首次納入>首次擴容>二次擴容>完全納入。

            可見,A股行情演變至此,絕非外資一己之功。申萬宏源證券認為,從日歷效應角度,A股市場在每年一季度尤其是2月的春季躁動效應顯著。一般年份的春季躁動主要邏輯在于流動性充裕背景下的主題輪動行情,而2019年外資增量入市預期將集中在上半年發酵,有望與春季躁動形成共振。

            從北向資金與國內機構的持股差異及其市場表現,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去年四季度,陸股通和偏股型公募基金在消費和逆周期行業的共識性較強,但在銀行、非銀、家電、電子、汽車等行業存在較大分歧。具體表現為,陸股通選擇加倉銀行、非銀(主要是券商)、家電,而偏股型公募基金減倉;偏股型公募基金加倉電子、汽車,而陸股通減倉。市值大小風格偏好方面,偏股型公募基金主要加倉以創業板為代表的中小市值股票,而外資更偏好大市值的行業龍頭。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月28日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月28日

            內外資不同的投資訴求和選股邏輯,決定了雙方選擇的不同。

            外資的買買買,主要是在中國資本市場開放與MSCI權重增加的預期下,基于全球風險偏好的短期修復和A股的相對低估值,增加了其全球資產配置的長期基金與對沖基金對A股的配置權重。那些被增持的行業和個股,仍是最符合外資中長期選股邏輯(高資產質量、高經營壁壘、高ROE)的稀缺優質資產。


            對內資來說,這輪行情的大背景是寬松的流動性環境和各項政策舉措共振,加之先前各類風險(質押、商譽、信用緊縮)在1月的集中落地,導致國內資金加速入場,從而驅動市場在2月延續反彈趨勢。

            中信證券在春節后曾發表報告指出,預計行情將從外資驅動轉向內資驅動。海通證券荀玉根最新發布的研報《來日方長 不必慌張》中寫到,有人認為這輪行情有可能類似2014年底至2015年上半年,出現價值股和成長股飆漲的快牛行情。

            編輯:任曉 王寅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