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駐加大使:美炒作華為問題是通過政治干預打壓競爭對手

            2019-02-28 19:23:08     來源:海外網

            海外網2月28日電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2019年2月27日,駐加拿大大使盧沙野在加拿大《國會山時報》發表題為《關于“華為設備危害國家安全”的幾點思考》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一段時間以來,有關華為設備對西方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言論甚囂塵上。美國最早宣布將華為設備排除出本國5G市場。“五眼聯盟”國家中,澳大利亞、新西蘭隨后跟進,加拿大和英國尚未做出決定。前段時間美國高官還赴歐洲游說,要求包括東歐國家在內的歐洲盟友不使用華為設備。

            美國在國際上制造、炒作有關華為設備安全問題,產生了以下效果:

            第一,給華為做了廣告,讓世界人民都知道在5G技術領域華為是最棒的。當前全球5G網絡建設方興未艾,除華為外,愛立信、諾基亞、思科都是業內的佼佼者。由于美國一再渲染華為5G技術存在安全隱患,使世界各國特別是網絡運營商不由得進一步關注各自5G建設前景。從媒體報道看,在5G技術方面,華為領先競爭對手的優勢明顯。一些國家的電信運營商表示,如果排除華為5G設備,本國5G建設將推遲1至2年。還有專家坦言,目前真正能稱得上5G的只有華為一家的設備。華為公司負責人也公開表態,目前公司簽訂的5G設備合同遙遙領先于其他設備制造商,而且華為技術的獨到之處在于將5G同微波技術結合在一起,這是其他電信設備制造商所不具備的。這一切普通老百姓原本不了解,經過美國的渲染,反倒令世人皆知。

            第二,美國排擠華為,真正原因恐怕不在于國家安全威脅,而是企圖通過政治干預打壓美企業競爭對手。美國為首的“五眼聯盟”情報機構雖一再宣稱,華為設備會對有關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但迄今從未拿出證據。他們指責華為與中國政府關系密切并為中國官方進行間諜活動,理由之一就是中國《國家情報法》要求機構和個人配合國家情報工作。對于這一點,不論是中國政府,還是華為公司都作出了澄清。日前,英國前情報機構通信總部負責人公開發文表示,迄今從未發現中國政府通過華為開展惡意網絡活動的證據。以立法形式維護國家安全是國際通行做法,美國法律就要求電信運營商有義務同政府情報機構合作。“五眼聯盟”國家以及法國、德國等西方國家都有類似法律規定。中國《國家情報法》的制定正是參考了這些西方國家的有關法律條文。事實上,正是那些指責中國政府利用華為設備從事間諜活動的國家干著利用電信公司設備從事間諜活動的勾當。相信讀者們不會忘記前幾年披露的“棱鏡計劃”。由此可見,美國等國情報部門攻擊華為根本不是出于所謂的“國家安全威脅”,而是為了排擠華為,為本國電信設備企業創造不公平的競爭條件。

            第三,把華為排擠出5G網絡建設恐怕無助于有關國家的國家安全。華為設備沒有也不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而是給某些國家情報機構對本國公民和世界各國大規模監控、監聽造成不便。從“棱鏡門”事件披露的情況來看,美國對本國公民和盟友進行大規模監聽監控,靠的就是有關國家的電信網絡。現在美國等國家之所以如此害怕華為設備,一個合理的解釋就是,如果在5G時代有關國家都用上了華為設備,將會導致這些情報機構花巨資打造的監聽系統成為聾子和瞎子,而它們要想攻破華為設備的安全設置則要費更多力氣,操作上更加困難。華為已承諾將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提升設備安全性。這是美國等西方情報機構所不愿看到的。

            好消息是,這兩天有關國家對華為參與5G建設的態度有了積極轉變,表示不會排斥華為設備。這是正確的選擇。畢竟,5G技術不是某一個或幾個國家的專屬,而是各國交流合作的產物。封殺華為可能意味著錯過5G時代的發展快車。

            責編:陳亞楠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