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順豐頻頻“跨界”后利潤下滑 行業老大地位還穩嗎?

            2019-02-28 18:37:46     來源:中新經緯

              頻頻“跨界”后利潤下滑,順豐的老大地位還穩嗎?

              原創: 吳亦涵 

              來源:中新經緯

              2月26日順豐控股發布的2018年度業績快報顯示,2018年公司在營收同比大增27.6%的同時,利潤總額同比下降9.9%,歸母凈利潤下降4.57%。這是順豐控股上市兩年以來首次出現凈利潤下滑的情況。

              在不少市場人士的解讀中,順豐控股短期的業績壓力,是為了實現長期戰略而不得不承受的結果。不過如今,在快遞市場漸趨飽和、順豐的同行們加快搶食速度的背景下,因大舉并購而做了一次凈利“深蹲”的順豐控股,真能在未來順利起跳嗎?

              截至目前,在A股19家快遞概念股中,順豐控股、申通快遞韻達股份天順股份等多家公司披露了2018年的業績快報。其中,不少快遞公司實現了營收和利潤雙雙上漲,其中韻達股份實現營收增長38.48%,凈利潤增長67.34%;申通快遞營收增長34.42%,凈利潤增長37.46%。

              而值得注意的是,快遞行業的“老大哥”順豐控股,盡管營收也實現了27.6%的增長,但是利潤總額卻下降了9.9%,歸母凈利潤下降4.57%。

              在26日公布的業績快報中,對于凈利下滑的原因,順豐控股解釋稱,除成本上漲的影響外,公司主動應對市場需求,對新業務進行開拓性投入,以擴展多元化的物流服務。

              01 順豐大舉擴張的后遺癥

              2018年,順豐開啟了大舉收購的模式。

              一年時間里,公司收購了廣東傳統零擔企業新邦物流, DHL香港和北京100%的股權;參與了美國物流服務平臺Flexport新一輪的融資;并且先后與夏暉集團、招商局和中國鐵路總公司進行合作,發力冷鏈、海運等業務。據中新經緯不完全統計,2018年,順豐花在收購以及投資上的金額已經超過了70億元。

              大筆的收購不僅壓縮了順豐控股的利潤,更是直接推高了公司的負債率。三季報顯示,順豐控股的負債率已經達到46.77%,遠高于同行業“三通一達”平均30%左右的負債率水平。對此順豐解釋稱,直營模式經營的財務數據與輕資產公司不可比。但即使從縱向來看,順豐控股的負債金額也確實由去年二季度末的250.51億元攀升至三季度末的308.74億元。

              為何冒著負債攀升、利潤下滑的風險,順豐也要在2018年大舉收購呢?這或許要從順豐控股自身的定位說起。

            ▲快遞配送資料圖 中新經緯 閆淑鑫 攝 ▲快遞配送資料圖 中新經緯 閆淑鑫 攝

              02 凈利下跌之下為何仍要擴張?

              比起目前多數快遞公司只是將物流綜合服務商作為自身未來的發展目標,自上市以來,順豐控股在財報中對自己的定位就一直是快遞物流綜合服務商。

              順豐控股董事長王衛曾表示,公司未來致力于提供綜合物流服務,所對標的不僅是4000億元的傳統快件配送市場,還包括12萬億元的大物流市場。

              此前,廣發證券在列舉了FedEx等國際快遞龍頭的發展歷史后指出,快遞作為服務產品總會走向穩定的成熟期,快遞企業的持續增長離不開基于快遞的業態外延。重貨、零擔、整車、國際等業務都具備重資產的特點,且存在運輸半徑,區域經營者較多,收購兼并是切入外延業務的最佳方式。

              而從2018年順豐控股的動作來看,重貨業務以及冷鏈業務是順豐控股向大物流市場進軍的兩塊“跳板”。2018年4月,順豐控股17億元收購廣東傳統零擔企業新邦物流,劍指零擔市場;2018年8月,公司與夏暉集團合作,發力冷鏈業務。

              何為零擔市場?中信證券此前指出,我國國內貨物主要通過公路進行運輸,而公路貨運按照單票運輸重量劃分為快遞(重量為0-30KG)、零擔(30-3000KG)和整車(大于3000KG)三個市場。而順豐就通過與新邦合營成立順心捷達來深化重貨市場布局,全面滲透零擔行業。

              據運聯傳媒測算,2017年我國公路貨運市場規模在5萬億元左右,其中零擔市場規模高達1.25萬億元,是快遞行業的2.5倍(快遞行業規模近 5000億元),且2018年-2020年預計年復合增速在12%左右。

              另一邊,隨著新零售的不斷發展,冷鏈物流市場也在逐漸壯大,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此前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在2020年有望達到4700億元,幾乎能夠比肩快遞市場的規模。

              從結果來看,順豐控股分別針對這兩個市場所開拓的重貨業務以及冷運業務也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18年上半年,公司重貨、冷運業務的營收增速分別達到了95%以及47%。

              申萬宏源在近日的研報中指出,快運和冷運業務是未來三年順豐收入增長的主要新動力。從快運業務來看,順豐自身品牌與網絡優勢將助力重貨業務繼續提升市占率,需求主要來自零擔快運化和大件商品網購滲透率的提升,預計該業務收入至2020年將占總營收13%;從冷運業務來看,生鮮電商滲透率的提升是順豐冷運業務高增長主要動力,預計2020年收入將占總營收的7%。

            ▲快遞物流倉庫資料圖 中新經緯 攝 ▲快遞物流倉庫資料圖 中新經緯 攝

              03 深蹲之后的順豐真能起跳嗎?

              盡管新業務的增長勢頭喜人,但是難以否認的是,目前的順豐控股仍需要面臨著來自行業飽和以及同行競爭的雙重壓力。

              數據顯示,傳統的快遞業務仍是順豐控股最為重要的業務板塊,2018年上半年,該板塊的業務收入占公司總營收比例在八成以上。但是如今,快遞市場漸趨飽和,而順豐的同行們,也加快了搶食的速度。

              國家郵政局公布的2019年1月快遞行業運行情況顯示,由于快遞規模增長的基數擴大,中國快遞業務量規模占全球比重超過一半,增速下行壓力較大等原因,1月份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的增速均有所回落。

              其中,順豐控股1月的快遞業務量增速為27.41%,與之相比,同在A股上市的圓通、申通、韻達的業務增速均高于順豐,分別為36.13%、42.96%、35.60%。即使從業務收入來看,順豐38.47%的業務收入增量,也要低于韻達的140.92%和申通的39.71%,僅高于圓通的23.88%。

              另一方面,順豐寄予厚望的物流市場,也面臨著增速趨緩的壓力,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此前曾表示,以2015年為分界線,在此之前,物流經濟的增速快于GDP增速,之后,增速就跟GDP同步,甚至略低于GDP增速。

              而在物流市場上,順豐控股也面臨著京東物流的挑戰。就在近日,京東集團宣布將新招1.5萬名員工,其中1萬人將布局到京東物流領域,京東集團對于物流市場的重視可見一斑。

              在申萬宏源證券看來,當前順豐控股相當于2000年-2004年的UPS、FedEx。上述兩家國際快遞的巨頭在2000年左右營業收入明顯放緩,然后通過收購向綜合物流商轉型,在新業務帶動下,營業收入增速明顯提升,ROE也逐漸企穩回升。順豐從2015年開始拓展重貨、冷運等新業務,因此預計隨著新業務盈利能力的改善,2019年-2020年ROE有望企穩回升。

              不過對于順豐控股的大舉收購,國金證券提示稱,由于中美快遞行業競爭格局的差異,順豐并購的步伐明顯快于FedEx,這對公司管理與運營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整合效果仍需觀察。

            責任編輯:鮑一凡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